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560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2025届临考预测卷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以苏州为实践样本阐释了人文经济学研究聚焦的主题内核,即推动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思想指导。人文经济学强调经济行为中人的主体性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探讨个体需求、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并塑造经济行为。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实践的方方面面均可见人文经济学理念的渗透。中国在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始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这既体现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敏锐洞察和顺应,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以精准把握全球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演进趋势,也体现在对人民期望的深刻理解和有效回应,确保政策选择与人民意愿的紧密关联。在微观层面,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质深刻彰显了人文经济学的文明逻辑。人文经济学在这座城市的书写,是将民众、民生作为根本,演绎人文与经济和谐交融、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中国经济实践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理论验证与适用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深刻的改革创新以及显著的价值跃迁,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而且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与发展韧性,这些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探索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的独特视角。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文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中国经济实践样态的深入研究,人文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不断得到验证和丰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预见性得以增强,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忠、车学森《人文经济学研究:理论演进和话语创新》)
  材料二:
  苏州通过不断形成适应环境的人文经济生态,较好地应对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发地之一。在传统农耕文明时期,苏州发展商业、运输业、丝绸纺织业等,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之一,不断吸纳、聚集来自不同区域的人才、科技成果、资金等资源。明朝时,苏州就已经发展起那个时代先进的规模化的纺织业。甲午战争后,苏州是我国最早发展机械缫丝、机械纺织的区域之一,并发展起食品、照明等涉及日常生活各领域产品生产的近代工业。20世纪80年代,苏州勇于发展,勇于创新,自主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集体经济、苏南模式。90年代,苏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好
  1.下列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实践中具有推动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B.人文经济学研究个体需求、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与塑造。
  C.人文经济学在实践中注重人文与经济两个方面,并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统一。
  D.人文经济学根据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对水平和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四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经济行为中人的主体性和文化因素的构成比例,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当地人文经济发展的出路。
  B.中国经济实践成果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说明对中国经济实践样态的深入研究已成为重点。
  C.苏州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样本,其发展中所体现的人文与经济的有机互动,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D.如果某地出现了经济和文化错位的情况,那么人文经济学理念就无法在当地的经济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首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文经济学的论述,突出了人文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B.材料一从人文经济学的相关内涵及其与我国经济实践结合的角度,详细闹释了人文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C.材料二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立足苏州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分析苏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样本的原因。
  D.材料中人文经济学的内涵阐释、样本介绍及实践类型划分,有助于人们分析某地的人文经济实践情况。
  4.材料一中说“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质深刻彰显了人文经济学的文明逻辑”,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苏州样本所彰显的“人文经济学的文明逻辑”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5.右图是根据材料三绘制的“人文经济实践类型图示”的一部分,请判断甲地区的人文经济实践类型,再联系三则材料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不饿简史
  朱曼鸢
  1950年11月28日16时
  美军的进攻是下午四点停止的,志愿军的进攻发起时间定在下午五点。中间有一个小时的休整,连长李四大带着孙大脖子等人在阵地前沿全力搜集弹药和干粮,但搜集上来的只有弹药,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以填肚子的东西。全连都已经饿得晕头转向,背着捡来的弹药,更感到头重脚轻,一走就像要飞。
  1950年11月28日16时20分
  孙大脖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眼前的世界也跟着身体的摇晃黑白交替着。美军轰炸过后的大小山头,都被焦黑的弹坑和翻出的土层覆盖了,原本丰满雪白的群山变瘦变黑,露出狰狞的样子,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