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190字。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北京中轴线,不仅是纵贯老城南北的轴线,也是一个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它北起钟楼、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对称布局于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再经过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以及两边对称的先农坛和天坛,再到永定门,(miányán)约7.8公里。
  【乙】不论是中轴线上的建筑,A__________(而且是/还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布左右的古典城市功能性建筑,无不别具匠心,B__________(蕴含/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人营造城市的传统建筑理念。
  【丙】“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北京中轴线跨越历史的长河,始建于元代,完善于明、清、近代和现代。它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又迈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mián yán)    ②别具匠心
  (2)从文段AB两处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A        B
  (3)根据文段【甲】的内容,在北京中轴线图例ab两处补充出建筑遗产的名称。
  a        b
  (4)文段【丙】使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是否符合语境?并说明理由。
  (5)文段【丙】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表达
  2.请为“北京中轴线”选择一条宣传标语,并说明理由。
  标语一:保护中轴遗产,传承古都文脉
  标语二:一条中轴传古今,一脉传“城”护中轴
  三、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文默写
  知音之情,是跨越时空的灵魂共鸣。“伯牙所念,(1)”(《列子•伯牙鼓琴》),琴音相和定格千古知音的绝唱;“(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明月遥寄写尽对挚友的牵挂;“海内存知己,(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豁达胸襟诠释天涯咫尺的相知;“自康乐以来,(5)”(《答谢中书书》),山水奇绝暗含知音难遇的惆怅;“(6),不亦乐乎”(《论语》),质朴欢喜传递遇见知己的欢畅。中华文脉回响着对知音的永恒追寻!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日晨兴寄乐天
  刘禹锡
  庭树晓禽动,郡楼①残点声②。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表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③。
  注:①郡楼:郡所,刘禹锡贬谪之郡的官署。②点声:更鼓、滴漏之声。③洛阳城:指白居易所在地。
  4.下列选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勾勒出了冬日清晨宁静清幽的画面。
  B.颔联描绘了夜里挑灯、彻夜酌饮的场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