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650字。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其常见的审美特征是表现离情别绪、相思念远等情感。
古代诗人们以“柳”蕴含离别之情可以从转喻的一种特殊类型——谐音借代的角度来进行赏析。“柳”者,“留”也。“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再者古时人们送别的堤岸、码头等都植满了柳树,在送别的话语情景中,柳树是认知上较为凸显的事物,因此人们常常折柳相送,以此表达惜别之情,诗人以袅袅的柳枝为载体,化虚为实,变得充满了春意与诗情。以“柳”诉离别的鼻祖当属《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朝乐府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现今,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张艺谋将中国元素、东方意蕴巧妙运用到开幕式与闭幕式中,来时迎客松,别时垂柳送。在闭幕式的舞台上,垂柳不仅喻指冬去春来,更多的是对外国友人的送别,是后会有期。
关于中国古代作品对柳的意象研究,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看来,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朝、唐朝、宋朝。
六朝是古代文学中柳意象主要蕴意的逐步生成并定型的时期。刘入云从《诗经》、民俗、谐音、柳的普遍种植及其独特表现性五个角度对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的文化意蕴分为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四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唐朝诗歌创作的影响。程章灿将“六朝柳”作为一个意象进行探讨,从离别柳到官渡柳与金城柳,再从灵和柳到陶渊明的五柳,后从南朝到唐宋的“六朝柳”,体现了六朝柳树意象从初成到深化再到经典化的转变。
唐宋时期,柳被广泛地使用到诗词中去。根据对《全唐诗》《全宋词》的统计,《全唐诗》出现柳意象的诗歌2703首,《全宋词》含“柳”字眼的词句2856条。柳意象审美意蕴在唐朝发生了转变,由美转向丑,由品行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轻狂卑劣之人格形象,由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遗民诗人对柳的意蕴进行了拓展,所谓遗民,是指“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与前代相比,“秋柳”的意象更普遍地进入诗歌,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处于国破家亡的时期,早已无心流连春花秋月,他们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在众多物象中重新找寻到秋柳,他们借秋柳写下了对故国故君的思念,对百姓战乱流亡的同情,对新朝暴虐统治的揭露与批判⋯⋯对柳的描述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与深刻的历史感。
柳意象的运用还和小说的人物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作为叙事文学作品的《红楼梦》中,用“两弯柳叶吊梢眉”形容王熙凤的眉毛如弯弯的柳叶一样,纤细柔美;用“娴静时如姣花照月,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形容林黛玉体态的娇弱;小说的第78回“老学识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作《芙蓉诔》凭吊死去的晴雯,有“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两句,以花、柳喻人,用花之娇柔、柳之纤弱比喻晴雯柔媚的少女之姿。“狂飙”“骤雨”则象征残忍戕害青春少女生命的贾府上层掌权者们。
在《红楼梦》中无法否认姓名艺术在小说中的特殊作用,也无法抹杀它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审美价值。《红楼梦》中人物多达数百人,除了显赫的贾、王、薛、史(家亡血史)四大家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姓氏,而且在姓氏的安排上又别有深意。正如清人周春所说:“盖此书每于姓氏上着意,作者又长于隐语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与“留”谐音,且送别的堤岸多植柳树,人们常常折柳相送,从周朝开始,中国古典诗词便借折柳以诉离情。
B.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北京冬奥会中迎客松和垂柳意象的蕴意得到进一步扩大丰富,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魅力。
C.由品行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轻狂卑劣之人格形象,由美貌女子转向青楼女子,这些变化了的柳意象也具有审美性。
D.《红楼梦》众多以柳描写女子的词句中,多取柳的柔美之状摹画女子的容貌体态,使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清初诗歌,柳的意象内涵不断丰富,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感。
B.《红楼梦》“长于隐语瘦词”,如甄士隐意为“真事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则谐音“原应叹息”。
C.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排柳湘莲以“柳”为姓,意在将柳作为载体来暗示柳湘莲的品格特征和行事风格。
D.“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清明时节民间盛行插柳于户、戴柳于首,都体现出折柳踏青的习俗。
3.下列诗句中,表现柳的审美意蕴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B.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C.穿荷低晚盖,衰柳挂残丝。 D.木苔随缆聚,岸柳拂垂舟。
4.“秋柳”意象更普遍地进入明末清初诗歌的原因是什么?
5.“金城柳”意象是如何形成并固定下来的?请结合下面这首诗及材料中相关内容简析。
金城柳①
[南宋]马之纯
金城四面柳为营,此日征西路再经。
忆昔仅能高咫尺,如今端可拂青冥。
清眸渐隔花中雾,绿发俄悬镜里星。
功业未成多少事,攀枝挽叶泪淋零。
【注】①《晋书•桓温传》记载,桓温北伐途中经过金城,看到自己年轻时担任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已长到“十围”之粗,不禁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随后,他攀折柳枝,潸然泪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坡地
石淑芳
父亲躺着的,是他亲手开垦的坡地。
玉米、烟叶、大豆,一茬茬从土里拱出来,一茬茬轮回枯荣,参与父亲忧喜的庄稼,现在陷落成了一地枯草。其中最葳蕤的是狗尾巴草,以树为参照物,它们发挥最大潜力地长个子,高得快埋住人。枯草中间的核桃树,被草们抢夺了养分和水分,在和它们的拉锯战中,核桃树露出凋败的倦容——那一片片本该绿得圆润的叶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