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190字。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试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用2B铅笔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学校开展“千年诗韵——中国诗歌的前世今生”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追溯诗歌源头
  ①从上古歌谣、《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曲到近现代新诗,中国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展现了永恒的mèi力。②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学的重要遗产。
  ③上古时期,劳动人民在从事集体生产或活动中,为xié调动作、减轻劳累,经常会一唱一和,自发创造出带有节奏的音调形式。这便是最早的诗——上古歌谣。④它以朴实的语言、简单的节奏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如《击壤歌》,就再现了上古人民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图景。
  1. 请你帮忙解决以上资料中的字词问题。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依次写出正确的拼音____。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对应的汉字。
  mèi(     )力         xié(     )调
  2. 下列对上述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①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在两个书名号之间加上顿号。
  B. 句②中关联词“不仅……而且……”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C. 句③中“人民”“创造”分别是主语中心语和谓语中心语。
  D. 句④中“朴实的语言”“简单的节奏”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偏正短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唱一和(yī chàng yī hè):一人唱,一人随声应和,形容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多含贬义)。
  自给自足(zì jǐ zì zú):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2)魅力(mèi lì):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协调(xié tiáo):配合得适当,使各部分互相配合、步调一致。
  任务二:纵览诗脉发展
  3. 将表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魏晋南北朝时期
  诗歌呈现多元风貌: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采菊偶见南山美景,格调闲雅有致;北朝民歌《木兰诗》以“_________,寒光照铁衣”两句写边塞征战环境艰辛,风格刚健质朴。 唐朝时期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用典展现进取精神,体现盛唐昂扬风貌;杜甫《春望》中“_________,家书抵万金”两句用夸张极言家书珍贵,反映战乱忧思。 宋朝时期
  词是宋代盛行的诗歌体裁。其中豪放派代表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元朝时期
  曲是元朝的文化主流。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波涛如怒”酣畅淋漓地写出中华山川的壮美,赋予自然风光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
  4. 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中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关雎》和《蒹葭》均出自“雅”部分。
  B. 唐诗形式体裁完备,题材内容广泛,艺术手法丰富,风格流派众多。其中,王维、孟浩然领衔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开拓雄浑边塞诗风。
  C. 明清诗歌在延续中力求突破。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自己辞官后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秋瑾《满江红》将家国情怀与女性觉醒熔铸为豪迈悲歌。
  D. 近现代诗歌突破格律,转向个性解放与时代反思。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语言凝练,讲究韵律和节奏。卞之琳的《断章》即是如此。
  任务三:焕发诗学新生
  5. 结合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相关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热烈反响。国人对诗歌的关注度明显高涨,中华文化正在被大家接受、喜爱。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节目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