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401字。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7页,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3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诗人常常借诗句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达了自己登顶泰山的决心,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唱出了自己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展望,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拂、残、凌、览、沧、骥”等字词容易写错。
  2. 下列对《夜雨寄北》的分析鉴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B. 律诗与绝句是古诗的两大体裁,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C. 诗歌韵脚是“期”“池”“时”,押“i”韵。
  D. 诗歌就像一封普通的“家书”,体现分离的苦涩、无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_瑰宝,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它是悠扬婉转的传统音乐,如江南丝竹,丝弦竹管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的________;是灵动鲜活的民间舞蹈,似安塞腰鼓,鼓声震天中彰显着黄土高原的豪迈与cū guǎng。那精美的雕刻,diāo lòu出世间万象;那精湛的刺绣,绣出xǔ xǔ rú shēng的花鸟虫鱼。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是民族的根脉,是文化的灵魂。我们要积极传承和保护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cū guǎng(     )       (2)diāo lòu(     )        (3)xǔ xǔ rú shēng(     )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绚丽       温婉       源远流长
  B. 绚丽       温柔       源远流长
  C. 美丽       温婉       连绵不断
  D. 美丽       温柔       连绵不断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扬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B. 我们要积极传承和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 我们要积极保护和传承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D. 我们要积极保护和传承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