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70字。

  四川省凉山州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小题。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彝族银饰宛如最纯净的月光,静静洒落在彝族文化的版图上。在彝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它既是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又凝聚着彝族人民对纯净无瑕、坚韧顽强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
  ①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素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誉。布拖人民对银饰的钟爱早已深入骨髓。当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时,家中长辈便会为她精心捶打第一件银饰,也许只是一只小巧玲珑的银耳环,轻轻挂在她稚嫩的耳垂上,伴随她开启人生的旅程。
  彝族银饰款式多样,繁复的纹样令人【甲】;②图案丰富,常见的有动物、植物、神话故事等元素。这些图案虽然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但是美观。譬如,月牙纹代表思念家乡和幸福美满,羊角纹寓意富贵吉祥。
  走进越西县贡莫镇瓦曲村,仿佛踏入世外桃源。③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绿树田地;环绕相拥。这个被称为“银饰村”的地方,有200多户村民从事银饰加工制作。在瓦曲村,孩子们大多在十多岁时就开始向长辈学习这门手艺,经代代传承,银饰技艺愈发精湛。
  ④彝族银饰,这轮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希望的纯净月光,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它是 ▲  的结晶,更是  ▲  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  ▲  ,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这轮月光  ▲  。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洒落 (sǎ)      土壤(rǎng)               B. 凝聚 (níng) s 坚韧(rèn)
  C. 坠地 (zhuì)   捶打(chuí)                D. 稚嫩 (zhì)     譬如 (bì)
  2.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语无伦次          B.正襟危坐         C.眼花缭乱          D. 目空一切
  3.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④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图案之所以美观,是因为它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的原因
  B.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C.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还美观。
  D.这些图案虽然美观,但是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5.在文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彝族银饰必将继续闪耀                  ②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
  ③彝族人民智慧                          ④照亮更遥远的地方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②④
  6.假设你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计划采访瓦曲村的老银匠。请根据材料中关于银饰技艺传承的内容,设计2个采访问题 (每个问题需涉及不同角度,如技艺学习经历、文化意义、未来展望等)。(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及积累 (3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列召穷,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 “列御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