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80字。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泱泱中华,万古河山,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每一代人都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开始了新的创造。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两种使命—“守护”与“创新”。文化守护是为了呈现文化的“个性”,我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正是这个道理。而文化( )不断创新,( )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并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化丰富厚重的内涵、bó大精深的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绚烂( ) (2)bó大精深( )
2. 语段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而且 B. 只有……才 C. 如果……就 D. 虽然……但是
3. 请提取画波浪线句的句子主干,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语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绚烂”“熏陶”“厚重”“不断”四个词语的词性完全不相同。
B. “万古河山”“中华文化”“赢得未来”“自强不息”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致。
C. 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5. 阅读古诗词,常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写景技巧,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面表格。
写景技巧 示例 感受
抓住景物特征 (1)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抓住了早春的花繁草嫩,春意盎然的特点。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融情于景 (4)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花亦传情
二、阅读(4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材料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