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90字。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齐国国王齐宣王之间,有过一场关于商汤、武王作为臣子,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正义、是否是“弑君”的经典对话。齐宣王问:“作为臣子,却弑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样的行为难道应该允许吗?”孟子回答说:“损害‘仁’的人叫做 ‘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残害仁义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过武王诛杀的独夫纣,并未听说这种诛杀独夫的行为是弑君。”
在汉景帝时代,儒家代表人物辕固与道家代表人物黄生之间亦曾展开一场激热的争论。黄生认为“商汤、武王并非是受命而成为君王,而是因为杀害了自己的国君才成为君王的”,辕固则认为“夏桀与商纣荒淫无道,天下大乱,商汤和武王是顺应天下民心而诛杀了桀纣,这是顺应天命而成为君王。”黄生反驳说道,桀纣虽然无道,但在名分上却是君主;汤武虽然是圣贤,但在名分上却是臣下。当国君行止有失时,作为臣子的不但不发表诤言力图匡正君王的过错,尊奉君王的权威,反而因为君王有过错就将其诛杀,取而代之自己称王,这便是弑君。
面对当君王行为以及君王命令有失其道、残害仁义时,臣子反叛、弑杀君王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孔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即:做君王的应该有做君王的样子,做臣子的应该有做臣子的样子,也就是说君臣应该各安其位,履行好仁爱百姓、施惠万民的职责,如果君王的行为有失其道,那么身为人臣的,就应当义正辞严地拒绝服从君王非正义的命令和要求,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由于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因此君主发布的命令就是法律,儒家这种臣子可以起来推翻已失其道的君主的思想,实际上意味着,当君主的命令(法律)违背基本的仁义道德(正义)时,臣民就具有不服从这种法律的自然权利。即在国家的法律之外,还有衡量法律是否正义的更高标准,不是因为法律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就是正义的;给恰相反,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法律才配得上法律的称谓。
这种在国家颁布的法律之外,还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准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法律思想中,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思想家认为,在国家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安提戈涅由于不顾国王的禁今,埋葬了自己的兄长,从而激怒了国王,安提戈涅自称,虽然违反了国王的法律,但却并未违反永恒存在的法律。在这里,安提戈涅以一种更高的法律来对抗国王的法律。
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中,均存在着一种超越国家法律的法,这种法在西方被称为神法,永恒法、自然法,在中国则被称为天理、良知、仁义,其本身均具有正义性,是一种正义法。当国家的法律严重违背正义时,人们就具有一种不服从的权利。
(摘编自牟治伟《古代思想中的法律与正义之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死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哲学家对于法律的高度信仰。苏格拉底坚信守法即正义,遵守城邦的法律就是行正义,并且他还认为斯巴达之所以与别的城邦不同,一部分是因为斯巴达的立法者拉开代莫尼人卢库格斯在斯巴达最牢固地建立起了守法精神。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苏格拉底不以为然,并提出了法律是国家与各个公民之间的契约,认为如果只是因为法律的一项合法的命令不公正就逃走而不服从,那么就是违反这个契约。
苏格拉底认为追求正义乃哲学家的使命,逃走不仅会使其具有道德和法律上的不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商汤、武王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上,孟子与辕固看法一致,都认为桀纣当诛。
B.安提戈涅违背国王禁令,埋葬兄长,是因为他认为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准的思想。
C.黄生认为即使国君行止有失,臣子也应努力匡正君王的过错,维护君王的权威,不可取而代之自己称王。
D.苏格拉底之所以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不以为然,是因为他对法律的判决不服,坚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
2.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君王应力守其责,如有失道,人臣可以拒绝服从君王所有的命令。
B.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因此作为城邦的主人,公民应该具有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C.中西方古代思想中的正义法与国家的法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前者具有正义性,而后者却不具备。
D.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正义,其自身缺陷对雅典的法律公正性有直接影响。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中安提戈涅思想不冲突的一项是( )
A.约翰•奥斯丁认为,法律即使不正义或不道德,但只要制定合法,仍应具法律效力。
B.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市民无法自主,他们必须信仰法定宗教。
C.美国法官霍姆斯认为,宪法并不是僵死的条文,而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
D.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服从法律,无论是我或是其他人都不应挣脱法律的束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光明中学将以“苏格拉底之死是否值得”为辩题,开展一次辩论赛活动,作为参赛辩手,你将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河
孔捷生
黎国铧一眼选中河汉苇塘,那里有棵歪脖子树,一桠粗枝探入水中,像活着的倒影,正是下钓好地方。和碳素钓竿不同,罗杰斯的老钓竿是木质,黄铜榫接还镶嵌银饰,透着上世纪中叶的年代感,只有塑料浮漂是二十一世纪的。黎国铧给钓竿装上铅坠,鱼钩挂好假饵,避开水边红蓼下竿。
罗杰斯端坐轮椅,阳光摩挲脸上纵横沟壑,他吐纳江风水汽,闭目冥想。嘴角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