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060字。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上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一
当你驾驶着一辆失控的汽车,若继续沿着原路行驶,会撞上迎面而来的五个行人;若变道,则会撞上另一个行人,这时驾驶员该如何选择呢?作为经典的道德决策困境,“电车难题”涉及生命之间的比较、权衡,它被广泛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尤其是在自动驾驶的讨论中。从后果主义视角,驾驶员应选择保护大多数人,将车变道而牺牲少数人;从道义论视角,车主应保持原路径驾驶;从罗尔斯的最大化最小值原则来看,驾驶员应该公正对待每一个路人的生命,通过特定操纵将弱势主体的生存率最大化,从而达成一定程度的合作与博弈。在这些选择中,它们之间的道德原则是相互矛盾的。对于自动驾驶算法而言,人们必须事先设定好最适合的伦理原则,以便它在应急状态下能够遵循人类伦理。
这体现出当下伦理世界中的“钟摆现象”,“即一种伦理观会受到另一种几乎同样强力但相反的伦理观制约,它们在不同的时空趋避进退、起起伏伏,寻找对手弱点的同时修补自身缺陷,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纠缠一均衡的演进状态”。在算法世界里,则体现出算法伦理与人类伦理之纠缠、交织与制衡。
当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类可以充分利用算法规则及其伦理原则以达成自身目的,如某短视频网站养号过程中,创作者可以给自己的作品添加明显的关键词、标签,再频繁地刷类似标签的视频,以吸引算法来识别、分类,从而实现自身养号目的。
当二者处于矛盾状态时,若算法伦理处于优势地位,人类伦理处于弱势地位,算法的诱导性可能会破坏人类的道德判断与批判能力,人的价值让位于算法的价值,人类得根据特定规则适应算法系统,从而越来越偏离生而为人的意义、原则、体系。如自我商品化现象,用户在社交媒体中会打造人设、推销自己,尤其是对于带有商业性质的账号,这时平台算法会通过微妙的数据、奖励和惩罚影响用户的行为,人的自主性让位于算法,人自身成为“被算计的人”并且还不自知。反之,若人类伦理处于优势地位,算法伦理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符合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发展导向的。比如当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对骑手进行控制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台通过“算法取中”的方式,合理分配骑手的考核要素与送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伦理与算法伦理达成了一种比较隐形的共同演进状态。
(摘编自《论智能时代的算法伦理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文本二:
格纳斯.卡尔波卡斯在《算法治理:后人类时代的政治与法律》中注意到了算法对人类主体性的消解:完整的个人被分解,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数据分析的对象,或更直白地说,成为一个数据包。专家从符号学的视角认为,人类主体自身也成为智能算法计算的对象物,人类主体意识成为智能算法的囚徒,丧失了探索意义世界的元符号能力。
首先,在智能算法中,人与机器的主客体关系倒转,算法日渐具备主体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车难题”体现了不同伦理原则的冲突,而自动驾驶的算法中设定的伦理原则,在应急状态下需遵循人类伦理。
B.短视频网站创作者利用算法规则及其伦理原则以实现自身养号目的,这体现了人类伦理与算法伦理的平衡状态。
C.人类主体意识被算法影响后,依赖算法的逻辑推理,最终会放弃寻找多元化信息,并失去主动探索世界的可能。
D.算法程序在计算过程中,关注用户的需求、利益和价值观等信息,体现了将人放在系统中心这一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人认为,政府明确相关规定后就能平衡人类伦理与算法伦理,进而解决技术不稳定引发的算法伦理问题。
B.人们在算法时代很有可能丧失信息获取的主动权,被动接受算法推送内容,从而沦为算法定义的数据包。
C.网络餐饮平台应通过“算法取中”的方式,来维护外卖送餐员的权益,尽量避免人类伦理与算法伦理的矛盾。
D.“致瘾性推荐”可能在无形中控制未成年人,而他们未必感到不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3.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提升民众算法素养 B.算法时代以人为本
C、强化算法安全责任 D.攻关算法技术难题
4.某学生认为材料一中的“钟摆现象”和“算法伦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请找出材料中可以帮助其理解的方法.(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算法时代如何重建人的主体精神。(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拟写标题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C.“失去主动探索世界的可能”错误,材
(二)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
头发的故事
鲁迅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地说:
“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地对我说:
“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