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教案约245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无言之美》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何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2. 梳理论证思路以及分析实例。
  教学难点:
  1. 理解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2. 分析实例和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核心任务:建构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问题链:1.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概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所举实例和观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作者如何将艺术见解表达清楚的?
  任务一:理解概念,明确观点
  默读课文,聚焦表现“言”和“意”关系的语段,圈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完成以下表格
  言 意
  固定,有迹象 瞬息万变,飘渺无踪
  散碎 混整
  有限 无限
  清晰 模糊
  (2)提炼“言”“意”的关系
  (第3段)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言不尽意
  (第7段)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言不必尽意
  (3)聚焦第8-11段,分析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实例阐述“言”“意”之间的关系。
  建构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1.把握核心概念以及概念内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的观点。聚焦重要概念,关注语段中的副词、关联词和连词。
  任务二:梳理思路,分析实例
  1.联系全文,聚焦文中“言”“意”关系提出的观点,梳理作者阐释“无言之美”的过程。然后借助提示性的词语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