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2031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掀起与时代同步、以精品奉献人民的高潮,尤其是结合建党百年的契机,全力投入大题材的创作,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这些大题材创作,带着我们回返人类理想和人类价值的历史高度,塑造其艺术所维系着的人民观念和伦理意识。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近期,刘文西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刘文西先生早年长于江南,学于国美,却一生扎根于陕北,并以史诗般的创作,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看刘文西先生的画展,面对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我们倍感震撼。我们感受到一个伟大艺者的诸般倾心,首先是他浓浓的人民之心。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那解放区的人民是怎样的形象?刘先生的人物便是回答。他以沧桑与淳朴、真挚与豪放相交织,塑造翻身解放的人民的精神图谱。他把黄土地的高原气象、人种形貌,用笔墨铸成一种大山大源、大风大汉的美感。他更是把源于延安圣地的伟大革命,淬炼成中华民族的豪迈神采,淬炼成创业者的史诗表情。他把一个时代、一片地域、一段历史画成一张脸、一幅肖像、一份神情。这是真正的人民塑造,是经典性的地域和时代的风采铸造。这正是写在民族复兴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大地上的作品。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用精品开新境。修辞立其诚,创新尤要有思想的深度,要有传统的继承。《攻坚》巨型雕塑历时三年多,一次次审稿,一次次打磨,最终伫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博物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有30件作品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完成,入选数量和质量均居前茅。反映中共二大及《党章》的戏剧《辅德里》,在40多天内横跨华东四省九市九站巡演,打造了一堂“好听好看好懂”的艺术党课,由浙江影视集团、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出品并上映的主旋律电影《云霄之上》,自选题材、自筹资金、自创路径,催生了美术院校的龙标元片,并成功斩获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集体)以及最佳摄影三项大奖。百年华诞的各项工程,是一个时代的工程,是学院精神铸炼的工程,它必将以丰硕的形象,留在大家的记忆中,留在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之上。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必须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为什么优秀文艺作品受到欢迎?归根结底在于它们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华美学风范。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吟诗作画,都格外强调“意”。这个“意”,既不是自然对象,又不是纯然内心的东西,而是自然对象与纯然内心之间的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中国文论、画论、书论、乐论中关于“意”的话语和思考,正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题材创作的主题性思考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和根源性的力量。《启航》就是经典的一例。中共一大从上海租界的树德里,辗转到嘉兴南湖的扁舟之上。那湖上的丝网船,宽约三米,长约十六米,单边舱夹。创作者何红舟围绕着船上上下下画了不少草图,最后定在《启航》的创意,场景故事与内涵寓意都由之而出,这幅画今天已成党史经典。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必须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创设了“哲匠奖”,确立学校最高教学研创水平和师德师风标杆,统领中国美院人才荣誉体系,以“同道交心”凝聚学术共同体的精神力量,开艺术教育界先河。
  当前,我们正处在文化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研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机遇,持续投身创作,努力把艺术创作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民族振兴的大业中,写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摘编自许江《把艺术创作写在大地上》)
  材料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风气。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征。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关键在于贴近人民的时代需求,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部部经典文艺作品。《大决战》《横空出世》《永不消逝的电波》等银幕经典永留影史;《保卫黄河》《我的中国心》《东方之珠》等经典歌曲脍炙人口;《红岩》《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名篇佳作广为传颂……这些反映时代生活、凝聚时代精神的文艺经典,是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最深情的褒扬。
  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才能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摘编自《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题材艺术创作,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真正把艺术创作写在了大地上。
  B.刘文西先生长于江南,学于国美,却扎根陕北,以浓浓的人民之心,创作了优秀作品,成长为人民艺术家。
  C.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雕塑《攻坚》、绘画《启航》都证明了这个原则。
  D.文学艺术离不开人民的滋养,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喜怒哀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近年来的文艺大题材创作中,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均与建党百年这一重大的历史契机有关。
  B.文艺创作要遵循“修辞立其诚”的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中国美院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
  C.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绘画、影视、歌曲、小说等方面均涌现了一大批名家。
  D.《黄土地的主人》《大决战》《保卫黄河》《平凡的世界》等大量文艺作品因其书写人民史诗而魅力隽永。
  3.根据材料说明,下列选项能够支持“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吟诗作画,都格外强调‘意’”这一观点的是(    )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两则材料都强调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立场,但人民性立场在两则材料中的地位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铁锅槐
  梁衡
  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长在一口铁锅里,这好像绝不可能,但确实如此。
  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寻找人文古树,看了几棵汉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气喘吁吁地坐下来吃午饭。当地一位朋友突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铁锅槐呢!”放下筷子,我们便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拜访了这个锅与槐的奇妙组合。
  白云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曾是与少林、白马、相国等寺齐名的中原古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