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30字。

  第24课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油画欣赏(出示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
  2.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油画《愚公移山》,这幅油画被成功竞拍,请同学们猜一下价格。
  2018年底,这幅油画被湖南广播电视台以2.088亿人民币私洽买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层出不穷,中华民族是一个被寓言滋养的民族,中国精神里处处闪耀着寓言故事影子。徐悲鸿先生会选择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创作呢?寓言故事,就是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人的故事,虽然他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老人,但是,他的力量、他的精神,却足以与神相媲美,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精神的一部分。这个寓言故事就是选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
  3.旧知回顾:七年级时学的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吗?(《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
  二、知识简介
  1.文体简介(寓言)
  概念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特点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结构 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2.作者简介
  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三、活动一:诵读寓言
  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     冀州(j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