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800字。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万物的起源,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无”,“天地”是从“无”中诞生的,“天地”及万物又是从“有”中显现的,然后才有天下万物的衍生。老子的“道”主要是探讨天地万物的本原性存在的问题。
在宇宙演化问题上,老子给后人呈现了一个“道生万物”的宇宙演化过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无形无名的“道”是通过一系列运动逐步产生宇宙万物的。在这个宇宙演化的过程中,“一”指元气,指浑然一体状态;“二”指元气剖判为阴与阳;“三”指阴阳和合生成冲气,冲气是和合阴阳二气的。阴阳二气交融成一体,也可称为和气。万物的正面(抱)是阳,背面(负)是阴,阴阳二气需要冲气作为中间的衔接阶段来产生具体事物,所以是三生万物。这就是老子的“道生万物”的观点。
老子的“道”为宇宙本原的本体论思想和“道”经过分化到三生万物的演化论思想为先秦两汉时期宇宙论研究方面开了先河,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淮南子》也认为“道”是宇宙的终极本原。“道”是如何演化成宇宙的呢?《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精彩的论述:“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漏潺,故曰大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淮南子》认为,在天地未形成时,宇宙处于混沌状态,名曰“大昭”即“虚廓”。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为宇宙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腴的科学土壤。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主张盖天说。他在《论衡》中说:“天之与地,皆体也。地无下,则天无上矣。”他强调天和地都是物质实体。王充揭开“天”的神秘面纱,把“气”作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统一的物质根源,从而否定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由此,王充的“气一元论”就成为两汉时期宇宙结构理论的重要的哲学基础。
“浑天说”在两汉时期已经比较完善,已成为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宇宙结构学说。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系统地研究了“浑天说”思想,并在《浑天仪注》中阐述了“浑天说”的基本观点:“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认为天是一个包裹着地球在内的圆球,犹如一个裹着蛋黄的鸡蛋。他把整个天球内壳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并规定了南、北两极,南极在水下,北极在地平线上大约三十六度的位置。“浑天说”在我国宇宙结构学说中占优势地位,这是宇宙理论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
东汉“宣夜说”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除了地和天体,宇宙无形无质;空间是虚空无限的,天体不附着于任何物体之上,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可见,“宣夜说”已经涉及宇宙无限的观念。“宣夜说”对天球的描写是比较接近现代宇宙空间的观念的。
(摘编自吴瑞环《先秦汉代的宇宙演化与结构探析》)
材料二:
中西天文学都产生于各自的奴隶社会之中,并随着奴隶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地发展。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奴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长足发展,到了宋、辽、金、元时期最终进入极盛时期。在西方,特别是在16世纪以前,基督教成为西方人的主要意识形态。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在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的背景之下,天文学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道生一”中的“一”指浑然一体的元气,元气通过分化形成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融成为一体。
B.“宣夜说”主张天体依附于“元气”进行有限范围内的运动,宇宙空间以地球为中心,具有明确的边界与结构。
C.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辉煌,从秦至太平天国,在古代历法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因此是古代世界上精度最佳的历法。
D.西方天文学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落后于中国,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才彻底地超越了中国天文学。
2.材料二认为,中西方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差异明显,下列事例最能体现这种差异的一项是( )
A.汉代张衡发明浑天仪观测天体运行,修正理论误差;亚里士多德通过逻辑推演构建地球中心宇宙模型,未实证。
B.唐代僧一行组织全国天文测量,绘制星图指导历法;伽利略借助望远镜观测木星的卫星;直接验证“日心说”理论。
C.元代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量修订《授时历》,服务于农耕;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基于观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疫苗。
D.明代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融合了中西天文学;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体运动与地面物理规律。
3.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老子的“道生万物”和《淮南子》的“虚廓生宇宙”,论证了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哲学基础,强调从无到有的生成逻辑。
B.材料一中的“浑天说”通过具象的模型解释宇宙的结构,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材料二以历法数量与精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色,同时指出西方天文学通过“地心说”和“日心说”推动理论突破。
D.材料三引用李约瑟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因文化封闭性导致后期发展停滞,直接反驳了材料二关于西方赶超的历史解释的观点。
4.请结合《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宇宙演化过程”的描述以及《淮南子•天文训》宇宙演化示意图,简要概述万物生成的四个阶段。
5.材料三中,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对李约瑟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生之土(节选)
叶浅韵
①四平村的人依着节气播种生活,也依着经验摸索些道理。二十四节气里,从立春到大寒,土地上的故事多了去。
②站在这方寸的顶楼小土地前,我常常庆幸在高楼森林里能拥有一方小土地,让我离泥土一直很近。我可以模仿母亲热爱土地的秉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秋天,葡萄的藤蔓开始萎黄时,几株菊花傲然盛开了。人参果黄了,辣椒红了。我在这里接收来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