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810字。
汕尾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西方现代化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物质世界,与此同时,种种“现代性之殇”纷至沓来。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经济危机频发、政治冲突不断、难民危机频现、民粹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猖獗、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等乱象充分暴露出“现代性”的弊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回答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并存何以可能的历史之问,开拓了两制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空间。
“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将“领先地位”“不平等关系”等理想化、绝对化的产物,是近代西方国家在科技革命驱动下实现了工业革命,进而在工业生产和世界市场开辟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之后的价值观扭曲,也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辩护。去西方中心化的认知转变意味着摒弃线性进步观,倡导多元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要消灭现代性,也并非要构建“东方中心主义”, 更无意将自身模式定义为现代性的模板和标准答案。反之,中国积极鼓励与支持各国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文明之路。首先, 中国式现代化以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为基础,摒弃了文明等级观念,强调文明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形式内涵之别,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中国尊重各国历史文化,支持各国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文明交往观,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和合作的可能性,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多元文明共荣共生、美美与共。最后,“走自己的路”是历史的结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既是对“根脉”与“魂脉”的坚守,也是对其他文明优点的借鉴吸收。
制度偏见是指西方国家将西式的自由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模式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制度模板。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民主与共同富裕有机统一,以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以共同富裕确保人民在经济上共享发展成果,致力于构建既有民主参与又有民生保障的现代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将以人民为中心视为制度建设的价值旨归,构建起“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民主”,是民主内容与民主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更广泛、更真实、更管用的民主,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立
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摘编自李包庚《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性的超越》)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认为“西方中心主义”源于其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是为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辩护,这导致了“现代性之殇”的出现。
B. 材料二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C. 材料一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这与材料二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主张精神相通。
D. 材料二将“共同富裕”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材料一则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特点,两者论述的角度有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所批判的“西方中心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扭曲,其背后奉行的是线性进步观和单一现代性, 而中国式现代化并非要构建“东方中心主义”。
B. 材料一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时,引用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等概念,强调了尊重多样性与开放包容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发展道路五个方面具体展开,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D. 材料一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民主”,材料二则详细阐述了这种民主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形式。
3. 如果给两则材料拟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西方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 B. 全球现代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C.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质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探究
4. 材料一中第二和第三两个段落,都体现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4 分)
5. 某国际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介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张,以增进国际理解。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你发言的核心要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窃读记
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跨进书店门口,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