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90字。
黔东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诈骗手段令人叹为观止,新型网络犯罪接踵而至。不法分子不仅通过伪造身份,编造虚假信息,撺掇用户点击恶意链接等bēi liè ① 伎俩,诱导受害者步入陷阱;有的甚至打着慈善组织的旗号,在社交媒体上zhāo ② 摇撞骗,形成了一股不良势力。面对如此猖獗的诈骗行径,我们绝不能xiù ③ 手旁观,必须凝聚多方力量,依法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空缺的字词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 B. 接踵而至 C. 撺掇 D. 势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卑劣(bēi liè ):语义解释为“卑鄙恶劣”,多用于描述行为手段的恶劣性。
招摇撞骗(zhāo yáo zhuàng piàn):指假借某种名义到处炫耀,进行欺骗活动。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把手拢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叹为观止:原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义)。文段中用于描述“网络诈骗手段”,而诈骗手段是负面、恶劣的,与该词的褒义属性冲突,属于误用;
B.接踵而至:指接连不断地到来。文段中“新型网络犯罪接踵而至”,强调新型犯罪不断出现,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撺掇:意为怂恿、鼓动别人做某事(多含贬义)。文中“撺掇用户点击恶意链接”,体现不法分子的恶意怂恿,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势力: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可用于中性或贬义语境。文中“形成了一股不良势力”,指诈骗相关的不良力量,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选A。
3. 默写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青青子衿,________。《子衿》
③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⑦《虽有嘉肴》中说明“学”和“教”之后能让人明白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⑧“日”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本学期学过的与“日”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选,江苏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
B.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
C. 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诗经》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整本书阅读
5. 结合《经典常谈》的阅读体验,文段内容与书目相符的一项是( )
选择性阅读就是根据兴趣或目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比如读《经典常谈》时,如果对汉字演变感兴趣,可以先读________;如果对《论语》等儒家典籍感兴趣,可以选读________;如果对中国古代礼节感兴趣,可以选读________;如对历史及其编写体例感兴趣,则可从________读起。
《经典常谈》部分待选目录:
①《尚书》第三 ②《说文解字》第一 ③《周易》第二
④《春秋》三传第六 ⑤《诗经》第四 ⑥三礼第五
⑦《史记》《汉书》第九 ⑧文第十三 ⑨四书第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