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2505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回溯人类文化发展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每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同时带来一场(       )一切的观念风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不安。当印刷术诞生之际,人们满心忧虑手写文化即将走向衰落;当电子屏兴起之时,人们又为纸质书籍的未来命运而(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次次的事实证明,这些技术变革(       )是阻碍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如同强劲的引擎,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强大动力。AI的出现,同样遵循着这一历史规律。它打破了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对人类个体的单一依赖模式,构建起人类与AI协同合作的全新关系结构。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与此同时,AI让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透明清晰,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以往创作者们苦苦追寻,如同在黑暗深渊中(       )的灵感,如今借助AI可以迅速获得思路启发。这正是创作领域祛魅的生动体现。创作者们必须在这全新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创作的意义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否则将迷失在技术的洪流之中。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席卷  喜忧参半  并非……反而  摸索 B. 裹挟  喜忧参半  不仅仅……更  探索
  C 裹挟  忧心忡忡  不仅仅……更  探索 D. 席卷  忧心忡忡  并非⋯⋯反而   摸索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提出有效的建议。
  B.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
  C.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查询和整理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提出有效的建议。
  D.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查询和整理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
  3. 填入文中划线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B. 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C. 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而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D. 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关联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席卷”,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形容尽数带走或除去。迅猛地掠过,强调范围广、力度大。“裹挟”,在自然界中表示风、流水等力量将物体卷入并随其移动;在社会层面指被形势或潮流强迫采取特定态度,侧重被迫卷入。此处语境是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不安”的观念风暴具有强大冲击力,故选“席卷”。
  第二空:“喜忧参半”,指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的复杂情感。“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根据前句“人们满心忧虑手写文化即将走向衰落”可知,当电子屏兴起之时,人们对纸质书籍的未来命运是“忧”,无“喜”的成分,故选“忧心忡忡”。
  第三空:“并非……反而”表转折,强调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不仅仅……更”表递进。此处语境是说技术变革“不是阻碍文化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强劲的引擎”,是转折关系,故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脑机接口能实现所谓的意念控制,被称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前沿技术。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开始研究脑电波与计算机的连接,通过记录脑电图、简单分析脑电波信号,尝试简单地解读脑电波,并实现其与外部设备的互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神经科学的进步,研究者实现了通过大脑控制外部设备的初步实验设想。这一阶段的设备和接口仍较为笨重,信号解码精度有限,但为后期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2000年,公认的脑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