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160字。
青岛市四区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行为就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配合人们的行为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能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要满足需要,人们必须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些行为的规范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的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对每个人来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好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需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抗战时,我疏散在昆明乡下,我那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一两天果然好了。这地方很多孩子都会得这种病,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治,那是有效的经验。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了。
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
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的“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一个个村庄无论在实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固定物。假想一个人能够反观五百年前的景象,追溯现代历史延展的开端,他一定会发现过去与现在相比几无差异。眼前矗立着的住宅建筑物确实没有五百年的历史,但它们与五百年前原址上的建筑物并无二致。一些家庭原来居住在草顶土墙之中,如今则在瓦顶砖墙的房屋里繁衍,而另一些家庭却已经消亡。不时会有新的家庭出现,但这只是不规则和不寻常的现象,那些在大片的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这里的“国家”也包括国家形成之前的“部落”。
B.乡土社会用来配合人们完成社会任务的行为规范,不是由个人设计或群体规划的。
C.材料二中“学究论书,屠夫说猪”的俗语,形象说明了学究与屠夫的向往是不同的。
D.传教士丁韪良博士认为,中国曾出现集体思想停滞是因为对某些教条的盲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未经过前代生活的验证,不能成为人们主动服膺的规范。
B.礼是照着仪式做的意思,只要在生活实践中按照仪式去行事,就是在践行礼。
C.中国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国民的生活,对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D.关于中国人如何更好地发展创造力,材料三的观点和阐释给读者以启发意义。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首段通过比较礼与法,强调“乡土社会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的观点。
B.材料一叙写了作者抗战时的经历,以此为例论证“遵循传统是有效的”这一观点。
C.材料一围绕“传统”这一核心概念,结合乡土社会特征,逐层分析其内涵与作用。
D.材料二通过列举中国村庄的种种现象,证明其在实体和精神上都是一个固定物。
4.在中国这个乡土社会中,传统为什么能维持礼这种规范?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身处乡土社会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往往会按照某种传统或某些信条做事,这种行为对中国人来说有利有弊。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色罕达犴
海勒根那
护林员纳卡穿山入林,远远地看见溪水边有个人。纳卡好奇地走近他,嚯,好多年没看到有人穿着猎装了,那式样古旧,并且又脏又破。
“老乡,你在这里干什么?”
男人转过头来,“豁牙,我在这里等你。”
“豁牙”是纳卡的小名,不过这个名字可有些年没人叫了。“你是谁?”
“我是你舅舅阿日坤哪。”
“阿日坤?舅舅!”纳卡越发惊诧起来,“您不是已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