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4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全诗,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与竹为伍。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日暖玉生烟的蓝田建造了一座私人园林,设计了二十个景点,每个景点王维都赋诗一首,并且让同样隐居的好友裴迪和诗一首,最后编成了一部《辋川集》,再画一幅辋川图。辋川也就奠定了唐朝最著名文人园林地位。
  竹里馆就是其中一景,这是一处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那么王维是怎么描绘这里的景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从小就能写会唱,17岁就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31岁的时候,妻子难产而死,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他很赏识王维,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加上王维文采好,又精通音律,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特别喜欢音乐,王维于是声名鹊起。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在李林甫的各种手段下罢了相,李林甫接任了宰相的位置,开始权倾朝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捕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他又被下狱,后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乱有功而得救,降为太子中允,后来官至右丞,半隐半官。
  (2)文体知识: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讲究平仄、押韵,第一、二、四句用韵。
  (3)了解背景。
  早在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就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建造了别墅,修养身心。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有溪,馆舍若干。
  在这期间,他曾写了一组诗,叫《辋川集》,来描写辋川这一带的景色,《竹里馆》是《辋川集》组诗中的第十七首。他自己曾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奏古琴以抒寂寞情怀。
  2.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篁(huáng) 啸(xiào)
  (2)读准节奏:
  五言一般二三节奏,注意意义单位停顿。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理解诗意。
  【方法】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