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110字。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士人崇尚自然之美,希望在与自然山水的接触中开阔眼界、调适身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与自然山水的接触,固然可以通过游历高山大川来实现,不过高山大川往往离居所遥远,难以日日亲近。于是,游览位于居所附近的园林,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明人邹迪光《愚公谷乘》曾言:“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因此,古人在游园时,要观山容水态之美。不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景,有真假之分。一些大型园林,或包入真山真水,或引入山之余脉、水之支流来造景,属于“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计成《园冶•相地》),可以给人以游历山川的真实感。但大多数园林,尤其是江南的文人园林,因占地有限,主要还是以假山、假水来布景,讲究“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即用很少一点水意和如拳大小的山石,来表现出山水林泉的无限意蕴。
花草树木也是园林游赏中不可或缺的。正因为有了花草树木的点缀,园林才呈现出勃勃生机。故游园之时,因四季不同,所观亦有不同。杜丽娘游园之时,知“春色如许”,就是因园林之中“姹紫嫣红开遍”。当然,园林游赏,除了观赏山水草木等实体性景观外,还需要体味由风月景所营造的无边意境。所谓风月景,是由日月光影和气候变化等所形成的虚景。正如王十朋所说的清风、夕阳、冬雪、风雨等。风月景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能赋予园林景观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性。明末时,张岱游览公共园林西湖,恰遇大雪,他独自驾一小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在大雪的映射下,天与云、山、水连成一片,成就了绝美的西湖雪景。而大雪中的“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又给人以将渺小自我融入无穷宇宙的深沉感慨,从而增加了游园的全新意趣。
(摘编自付林鹏《古代游园会的风趣》)
材料二:
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怎样在自家的小院家池中,在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同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在这些文人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那么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它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古代文人最好的游览选择是位于居所附近的园林,和材料二中白居易诗歌反映的思想相似。
B.材料一中邹迪光认为园林的美体现在山川和流水中,游园的时候观赏山水这些实体性景观是最重要的。
C.宫室和寺庙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私人园林的建筑布局则更灵活和不规则,技术含量也更高。
D.鉴于花草树木有重要的点缀作用,私家园林常修剪古树、竹丛的树冠和树干,使它们保有旺盛的生机。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空间限制,园林布景时往往通过以小见大等手法,使游览者对假山、假水产生审美联想,获得乐趣。
B.园林中山水、草木、风月等自然风物,与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诗意的寄托。
C.两则材料主题相关,立场不同:材料一以观赏者的身份谈公共园林,材料二以建造者的身份谈私人园林。
D.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如果用土石堆山布景的话,就不能采用二峰等大或并列规整
的形式,应该有高有低。
3.根据上下文,材料二总结的三条经验可能是什么?(3分)
4.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4分)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含蓄幽远的意境,常以门为景框,扩展观赏空间,制造景深感。比如,一面白墙,看起来有些单调,可以① ,这扇门就像天空中的月亮,所以叫“月洞门”。然而月亮并非总是圆满的,有着阴晴圆缺,那该如何用这扇门来表达月亮的变幻之美呢?聪明的你想到可以把门洞做成半月的形状,但这样的设计② 。于是你就在③ 建造了多个月洞门,如此一来,当你在园林中漫步时,透过月洞门,仿佛能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在眼前缓缓展开。这种设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体现了④ 的态度。
5.文人在园林中雅集聚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文艺活动,包含多项内容。请结合《兰亭集序》,列举文人在园林中聚会可能进行的活动。(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琴声飞过旷野(节选)
徐贵祥
参加红军之前,韩子路的名字不叫韩子路,叫拉倒
那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军阀混战,老百姓苦不堪言。拉倒八岁那年,爹交不起税,撇下孤儿寡母,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拉倒娘没多久也病死了。拉倒成了孤儿,一个债主把她领到茶山镇,卖给了茶山戏班。
师傅李桐说:“我来给你起个名字怎么样……你演的子路,虽然是个家丁,却也粗通文墨,对主子还很忠心,你喜欢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