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640字。
★开封前注意保密
揭阳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 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 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 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 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 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 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 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 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 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 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 一半也是 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 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 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高二 •语文 第1页(共9页)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 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 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 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 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植物学 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 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上面。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 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 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 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材料二: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 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 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你是一位木商,你看古松的目光脱离不了你一贯的商人心习,最先看到的可能是 古松的实用功能。
B. 极平常的知觉带有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有主观的成分,各人见到的古松形象既是天 生的,也是人为的。
C. 科学的态度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因为科学家的目的不在于实用,而偏重在事物对于人
的利害方面。
D. “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 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对于一棵古松的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但二者论述的目的
不 同 。
B. “生命的态度”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态度,它还原生命的本然意义,因此是最高
形式的态度。
C. 在“生命的态度”的观照下,古松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成了一个瞬间形
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
D. “不爱不嗔”即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无态度的“生命的态度”是一种区别于实用、科 学、审美等控物方式的态度。
3. 下列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B. 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C.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 庄子 •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4. 下面的表格是对材料内容的梳理,请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态度名称 注意力所在 特点 心理活动 目的
实用的态度 (①) 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 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偏重意志 以善为最高目的
科学的态度 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 (②) 偏重抽象的思考 以真为最高目的
审美的态度 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 (③) 以美为最高目的
生命的态度 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 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 没有审美主体和客体,纯粹直观 去除态度 (④)
5. 《人民日报》撰文提倡“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请结合材料内容,对如何进行 审美教育提出至少三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上 • 大河谭(节选)
徐则臣
回到酒店,时间还不算太晚,以我爹多年养成的夜猫子生活习惯,这会儿接个电话,问 题不大。我问父亲,您这堂哥到底搞的哪一出?我一个晚辈,拎着礼物,热脸撞上了个冷屁 股。父亲说,你仰止伯伯想多了,这些年还没放下。他以为当年推荐上大学,我抢了他的名 额,天地良心,你爸真不是这样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