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810字。
四川省资阳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徐望:康老师,请您具体讲讲什么是“戏剧性”。
康尔①:这是戏剧的本体属性。这个概念在使用上其实早已溢出戏剧界。比如:美术界,达芬奇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就被美术评论家们公认为“具有戏剧张力,充满了戏剧性”。人们也惯常使用“戏剧性”这个词来评论各个门类艺术作品。但是,何为“戏剧性”?对“戏剧性”内涵的追问,自然要由戏剧界来回答。
徐望:康老师,请问戏剧性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康尔:对于戏剧性的内涵以及如何强化戏剧性的追问,历史悠久、参与者众。从戏剧这门艺术诞生至今,两千多年来,无数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研究,至少已形成了这样一些说法:一是“再现表现说”,认为戏剧就是要再现表现生活中本来就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人物、感情等;二是“矛盾冲突说”,认为戏剧就是要写矛盾、演冲突,戏剧性约等于矛盾性、冲突性;三是“灵肉较量说”,戏剧冲突不一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冲突;四是“内心外化说”,要想写好、演好一部戏,需要通过看到的行为、动作和听到的语言、音乐等外化人物内心;五是“失衡骤变说”,戏剧性营造技巧在于让一个原本平衡的世界、社区、群体突然失衡。严格说来,这些说法都不是戏剧内在规定性的完整描述。只有了解戏剧性主要构成,才能对戏剧性内涵有深刻认识。
徐望:康老师,请问戏剧性主要构成是什么呢?
康尔:从戏剧创作论角度出发,我认为,戏剧性就是戏剧的内在规定性,其主要构成包括四点:一是扮演人物,演绎故事。没有扮演就没有戏剧,戏剧需要讲故事。二是建构矛盾,妙解冲突。很多人强调写戏就是要建构矛盾冲突,却忘了后面还要对其妙解。很多戏的问题就出在矛盾虽然被建构了,但无妙解,或者解得不合理、一塌糊涂、毫无智慧。三是假定情境,外化内心。戏剧跟观众有一个潜在约定,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无需将现实中的实景全部搬到台上来。此外,必须将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让观众能够看到、听到或猜到,否则就不能叫戏剧。四是代言警世,感天化人。这是戏剧界的优秀传统,是古今中外戏剧大家的一贯追求。戏剧主创需要有使命感,要为百姓代言,为民众代言,为正义代言。
戏剧创作者为了强化作品戏剧性,就应围绕这四点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戏剧评论者也应注意这四点,做出鞭辟入里、切中要害的本体型戏剧评论。
徐望:非常感谢您接受这场访谈。您已经很完整地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戏剧评论理论与方法的课。您提到,戏剧评论,尤其是本体型戏剧评论最需要关注戏剧作品戏剧性。最后,请您站在剧作家的角度,从戏剧性构成要素角度谈一谈,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强化戏剧性的方法有哪些?
【注】①康尔: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学、影视学和艺术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摘自《戏剧理论与创作名家康尔教授访谈》,有删改)
材料二:
关于《雷雨》的矛盾主线——即核心冲突,流行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存在于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一种认为存在于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然而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恩恩怨怨主要发生在30年前,是舞台背后的“过去时”,两人前台交锋不过一次,而且由于侍萍主动退让,如果不发生意外,他们的冲突似乎已偃旗息鼓。固然,“后台”发生的故事往往深刻影响着前台,但是,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尔的回答以严谨的学术式长句为主,用戏剧理论与学术文献佐证观点。
B.在访谈过程中,穿插生活化用语与专业术语,使文章兼具亲和力和理论性。
C.访谈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造成逻辑论证力减弱。
D.将不同戏剧理论流派观点进行对比,把话题引向对戏剧性主要构成的讨论。
2.根据材料,下列对《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冲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再现表现说”的观点,该冲突因为不是生活现实发生的故事、人物和情感,不具有戏剧性。
B.该冲突涉及过去往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将人物内心活动外化,符合材料一关于戏剧性内涵的观点。
C.有人将该冲突作为《雷雨》的主要矛盾,是因为“预先确定了剧作主题”,但这并不符合作品的实际。
D.从材料二看,该冲突虽比较明显,但难以有效裹挟最大多数的剧中人,无法推动其他几组矛盾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戏剧相关理论及实践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戏剧性”的概念理解,戏剧界最有发言权,其他艺术门类的理解则较肤浅。
B.只要戏剧创作者围绕戏剧性的四点主要构成要素来创作,就能强化作品戏剧性。
C.戏剧评论者在评论作品时,应重点关注该作品是否为百姓代言,感天化人。
D.剧作家在选择戏剧核心冲突时,戏剧性的强弱是首要考虑因素,而非主题。
4.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周萍与蘩漪”是《雷雨》的矛盾主线,请分析其理由。
5.学校戏剧社将司马迁《鸿门宴》改编为话剧时,遭遇到戏剧性不足的困境。请结合上述材料,为改编提供一些建议。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洛希尔的提琴
契诃夫
这个城镇很小,还不如一个小乡村。住在这里的几乎只有老头子。这些老头子却难得死掉,简直惹人气恼。医院里和监牢里需要的棺材也很少。
一句话,生意坏透了。
假如亚科甫•伊凡诺夫是省城里的棺材匠,那他一定有自己的房产。可是在此地这个小城里,大家却简单的叫他一声亚科甫,不知什么缘故,还送他一个外号,叫“青铜”。
他生活贫苦,跟普通庄稼汉一样,住在一所不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