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010字。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不少家长对孩子通读《红楼梦》心存一些顾虑,担心书中涉及的暧昧情节、隐晦情感描写等内容,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然而,教育主管部门早已将《红楼梦》列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成为高中生的必读经典。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面世两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能成为经典名著,是一代又一代读者共同选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选择,其中就包括广大少年读者。少年处在成长阶段,无论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还是教育培养的角度,都需要从经典名著中获取滋养,《红楼梦》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仅列入《红楼梦》一部作品,并非意味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经典无须整本书阅读。这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学语文教学课时有限,师生时间、精力也有限,故而仅能选取一部文学作品作为范例。通过精读《红楼梦》,同学们既能积累阅读经验、提升文学素养,又能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之后再去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他经典,就能事半功倍。
《红楼梦》是一部青春小说,青春是全书的核心话题之一。全书围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少男少女展开故事,他们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主要人物。对少年读者来说,《红楼梦》所写贾宝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处境和心态是人性中共有的,因而能超越时空。他们与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属同龄人,无论是黛玉葬花时的敏感多愁,还是宝玉反抗礼教时的叛逆倔强,都能让少年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关于成长的永恒命题,不仅不会过时,反而能帮助孩子理解人性,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对广大少年朋友来说,中学时代正是吸收知识、塑造正确人生观的黄金时期。他们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红楼梦》这部经典名作带给他们的,远不止故事本身。
曹雪芹所写前八十回,故事时间长度为十五年。作者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这十五年间贾府诸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无论是整个家族的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家宴,少男少女们的海棠诗社、冬日联诗,还是个人的日常起居、喜怒哀乐,无不精心描绘,内容涵盖礼法、习俗、节庆、园林、饮食、诗词等诸多文化层面。《红楼梦》以生动写实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正是绝佳的学习读本。从繁复考究的礼仪规制,到精巧雅致的园林艺术,再到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红楼梦》里的每个场景都是传统文化的“百科图鉴”。因此在专门的中文教材出现前,《红楼梦》就已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宝藏指南”,其文化含金量可见一斑。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红学研究更是长盛不衰。《红楼梦》耐得住推敲,可以逐字逐句阅读欣赏,借助曹雪芹的生花妙笔,能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之美、才情之美、语言之美。尽管《红楼梦》最后没有写完,原著只存前八十回,还留下一些正在修改的痕迹;但就现存的部分而言,仍是一部光彩夺目的文学精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书中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艺术都极具创新性。对于需要提高写作水平的少年朋友来说,《红楼梦》无疑是可资学习的范本,其中许多写作技巧富于独创性,非常巧妙。如中学语文课本里刘姥姥吃
(摘编自苗怀明《整理少年版〈红楼梦〉的一点思考》)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面世两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非常适合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读者阅读。
B.《红楼梦》用写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C.《红楼梦》不仅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绝佳读本,也曾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宝藏指南”。
D.《红楼梦》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即使时代变化,其依然能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精读《红楼梦》后再读《水浒传》等其他经典,就能事半功倍,可见高中生必须先读《红楼梦》。
B.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力,阅读《红楼梦》不应局限于故事本身,应该尝试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C.《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性,是其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主要原因。
D.高中生可以尝试通读《红楼梦》全书,但无法透彻理解书中复杂的家族关系、宗教隐喻等内容。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介绍《红楼梦》时从艺术成就谈到内容特点,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
B.引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红楼梦》的评价,说明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C.最后一段中使用“虽然”“也能”“但”“因而”等词语,体现了论述的严谨性。
D.根据青少年实际情况提出分层级逐次阅读这一主张,显示出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4.请结合材料对“一声两歌”的论述,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妙处。(4分)
是日,宝钗在贾母屋里,听得王夫人告诉老太太要聘探春一事。贾母道:“三丫头这一去了,不知三年两年那边可能回家?若再迟了,恐怕我赶不上再见他一面了。”说着掉下泪来。王夫人道:“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宝钗听的明白,也不敢则声,只是心里叫苦:“我们家的姑娘们就算他是个尖儿。如今又要远嫁,眼看着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
5.请结合原文,谈谈阅读《红楼梦》对高中生有哪些作用。(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父亲的鱼塘
侯发山
大刚回老家当了乡长。
大家都说他父亲的鱼塘这次怕是要往大处弄,不红火都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刚的老家紧邻黄河,村里不少人家都有鱼塘。因为各家的实力不一样,鱼塘的规模也就不尽相同。
大刚到乡政府报到的半个月后,趁着一个周末,他抽空去看了父亲的鱼塘。鱼塘旁边有个简易的房子,父亲吃住都在那里。自打大刚上大学后,村里的房子反倒闲置了,父亲彻底把鱼塘当成了家。
大刚到的时候,父亲刚给鱼喂过饲料,正坐在鱼塘边休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