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850字。
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彩。
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彩。按照蒲松龄《聊斋自志》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这在小说篇尾的“异史氏曰”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聊斋志异》写作过程中,蒲松龄《寄孙树百》以“怀人中夜悲天问,又复高歌续楚词”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心境,显然,抒发胸中块垒是其写怪志异的重要心理动机。纪昀(纪晓岚)门人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中称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而把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定性为“著书者之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故事性乃其第一要务,但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其主体抒彩亦渐趋显著。如《三国演义》虽属世代累积型作品,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评点者以“第二作者”身份,因此《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已属文人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抒彩,其卷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即为全书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一些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此时其主体抒情意识最为强烈,自然小说的抒彩也十分浓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注于宝玉这一形象之中,借此抒发自己的悲剧人生感受,他师法的正是楚骚抒情传统。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声称自己要“远师楚人”,为此他将小说写成了一部彻头彻尾、蕴含多重意蕴的悲剧作品。难怪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刘鹗在其《老残游记自序》中也认为“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这都是对其浓郁抒彩的高度肯定。
(摘编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彩》)
材料二: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搜奇述异发展到唐传奇的表现个人才情,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情感的逐渐凸显,如洪迈所言,唐传奇“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代小说家的“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开启了文言小说中的传奇一脉,在后世绵延不绝。在一定程度上,“传奇精神即抒情精神”(陈文新语)。到了清代,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创作出《聊斋志异》,将文言小说推向了艺术高峰,而抒情精神的灌注可以说是其艺术成功的一大关键。这种抒情精神也促成了清末民初文言传奇小说的繁荣。白话小说的演变同样与抒情密切相关。在白话小说出现的初期,即以口头形态为主的时期,民间说书人与听众所处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分享的场所,还是一个情感释放与共鸣的场域。随着白话小说文本从口头转向书面,民间娱乐式的抒情也开始向文人式的发愤抒情转变。《水浒传》被认为是“发愤之所作”,《三国演义》也是“泄愤一时,取快千载”。蒲松龄则将《聊斋志异》定位为一部“孤愤之书”,曹雪芹自称《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虽然小说的抒情场域和抒情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抒情特质却有增无减,随着章回小说更多地表现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抒情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等同于文人化。
当然,在承认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同时,不可否认抒情因素并非与生俱来。虽然抒情性在唐传奇中就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传奇文体走向独立取决于抒情性,赵彦卫说唐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其中“诗笔”就是指抒彩。
B.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中国古代小说讲究故事性,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抒彩渐趋显著。
C.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玉之口声称要“远师楚人”,《红楼梦》成为一部悲剧作品,刘鹗对其浓郁抒彩给予高度肯定。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侧重搜奇述异,唐传奇侧重表现个人才情,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凸显了同样浓烈的情感,都有抒情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称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史记》强烈的抒彩,并指出文言小说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
B.白话小说出现之初,分享故事的说书场所也是情感释放与共鸣的场域;随着白话小说文本转向书面,抒情也转向文人式的发愤抒情。
C.《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具有抒情特质,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大放异彩。
D.中国古代小说存在文言小说中的笔记、杂记等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种类,这反而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列举了涵盖中国古代小说不同类型的例子,如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材料一引用赵彦卫《云麓漫钞》、盛时彦《姑妄听之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材料二既承认中国古代小说有抒彩,又指出存在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一些小说种类,使论证更客观全面。
D.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抒彩在不同类型小说中的体现,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的演变历程。
4.两则材料中的哪些内容能证明《聊斋志异》是有抒彩的?请简要概述。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彩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尉的军服
契诃夫
“我家那位在这儿吗?”忽然门外响起一个女人的说话声,美尔库洛夫的妻子阿克辛尼雅走进酒店来。她是个中年妇人,卷起衣袖,把鼓起的肚子勒得紧紧的,“他在哪儿?”她说着,用气愤的眼光朝那些顾客扫一眼,“回家去。家里来了一个军官,要找你!”
“什么军官?”美尔库洛夫惊讶地说。
“谁知道他是谁!他说是来定做衣服的。”
美尔库洛夫伸出五个手指搔了搔他的大鼻子,他每逢感到大吃一惊,就总是这样做。
他的妻子没有欺骗他。在他的小屋门口他看见了本地军事长官的副官乌尔恰耶夫上尉。
“你这是逛荡到哪儿去了?”上尉迎着他说,“我足足等了一个钟头。你能给我做一身军服吗?”
“老爷。……”美尔库洛夫喃喃地说,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从头上摘下帽子来,顺带把一绺头发也揪下来了,“老爷!难道我这是头一次做这种东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