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00字。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小语同学将作为学生代表,在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稿中的部分文字,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在梦想的舞台上,青年们奋斗的口号始终营绕在每个人的耳畔。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以虔诚的态度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们矗立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像巍峨的山峰,坚定而自信。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涌跃向前,每一步都充满了决心和勇气。他们知道,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请结合语境,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他们怀揣( )着对未来的憧憬,以虔诚的态度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2)他们矗( )立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像巍峨的山峰。
  2.语段中的画线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 应写作 (2) 应写作
  爱国之行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爱国之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下面这段材料,请你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①“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③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④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祖国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
  3.请提取第①句中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第③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书写“华”字时,第三笔为竖弯钩。
  B.语段中,加点词语“普通”“宝贵”“民族”词性各不相同。
  C.第②句中画线的短语分别是并列结构和动宾结构。
  D.第④句中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句中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经典诗文作品不仅绘美景、冶情操、泽心灵,更关注社会现实,体察人间百态,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我们漫步书林,徜徉诗海,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诗文能让心灵灿若日月,让思想经山历水。品味诗文,诗文含情味。春意融融,你能看到花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夏日炎炎,你能感受潭中游鱼“佁然不动,(1)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情趣;“山光悦鸟性,(2)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成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的静谧祥和的世界。
  品味诗文,诗文吐心声。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用“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直写自己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的伤感心情与处境;陆游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依旧保持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于是写下了“(3) , ”(《卜算子??咏梅》)。
  品味诗文,诗文展志向。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4) , ”巧妙地引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隐喻自己想出仕却没有途径的苦衷;白居易体察民情,“(5) , ”(《卖炭翁》)二句便深刻地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残酷和“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名著阅读
  7.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在阅读成果交流活动——文学形象研讨环节中,有同学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有同学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请你结合【小贴士】内容及保尔这一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说说他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小贴士】《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说只有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才能成就心愿,功德圆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宋代笔记《梦粱录》中,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居家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今日家家户户都必备的调味品——糖,却不在其列。原因是,那时还没有白糖,砂糖也极其珍稀。即便王公贵族,也并非想有就有。
  ②糖之难得,在于制糖技术的限制。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术,自此,中国的制糖技术一直在与国外的交流互动中前进。从原始的暴晒蔗汁到高温蒸煮脱水,再到在糖浆中加石灰凝固法,最后到明朝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发明,历时近千年,甘蔗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变成白砂糖。
  ③明末清初,白糖在中国已大众化,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却正成为奢侈品。1637年,英国派出了一个船队,其中一部分船到了广州,购买了糖1000担。这是东印度公司档案中首次提及购买中国糖。
  (选编自《奢侈的白糖》)
  【材料二】
  ①无论古今,甘蔗都是制糖最主要的原料,制糖的第一步,是把甘蔗轧榨出浆水来,即把甘蔗夹在两根巨轴中间,以牛力挽运,轧蔗出汁。通常反复轧三次,直到榨干为止。剩下的甘蔗残渣,还可以当作柴火。这种方法,至今在海南、云南的一些地区仍有所沿用。
  ②明朝嘉靖年间,某个制糖作坊发生了戏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