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全诗,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思念故园的深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在《木兰诗》中初识了魏晋南北朝时的边塞生活,那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苦寒;
也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领略了唐代的边寒生活,那是“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凄冷。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感受到边塞的生活是荒凉单调的,可就这样,唐代有大量诗人涌向边塞,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以岑参为例走近边塞诗、边塞诗人,学习一首《逢入京使》。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2)文体知识: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讲究平仄、押韵,第一、二、四句用韵。
(3)了解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2.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干(gān) 凭(pín)
(2)读准节奏:
七言一般二二三节奏,注意意义单位停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理解诗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