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8张,教学案约1500+48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用上浏览的方式,理清本文的游踪。
  2.细读感知,格拉丹东冰塔林的景色特征。
  3.探究讨论,作者细写身体感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对人类坚韧品格的赞美。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细读感知,格拉丹东冰塔林的景色特征。
  教学难点:
  1. 探究讨论,作者细写身体感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
  教学过程
  一、快速浏览,画出旅游路线图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梳理地点、方位的词语,在平板上标注上地名,完成这张旅游路线图:
  明确:1.草坝子;2.砾石堆;3.冰山;4.冰窟
  设计意图:本文的游踪比较难以理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同学们迅速地了解文章的游历过程。同时,利用平板图片推送功能,让学生能够直接准备地进行填写,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后台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抽取,让梳理更有针对性。
  2.作者站在这么多的地点观赏的对象是什么呢?
  明确:冰塔林
  通过关注5、6、10等段落能够明确作者的描述对象就是冰塔林,让学生明确整篇文章观赏的对象。
  3.适时补充关于冰塔林的知识点,插入小贴士:
  小贴士: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
  二、细读品味,找寻最佳观景点
  1.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明晓了作者的在多个地点观赏冰塔林,到底哪一处才是最佳的观赏点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的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5.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阅读策略,理清本文的游踪。
  2.细读感知,格拉丹东冰塔林的景色特征。
  3.探究讨论,作者细写身体感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对人类坚韧品格的赞美。
  课前学习任务
  1.自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两遍,圈画字词和不能理解或者优美的语句。
  2.网上搜索关于《藏北游历》的相关资料以及作者马丽华的背景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梳理地点、方位的词语,在平板上标注上地名,完成这张旅游路线图:
  【学习任务二】
  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明晓了作者的在多个地点观赏冰塔林,到底哪一处才是最佳的观赏点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的写景部分,上传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游览格拉丹东的最佳观景点是    (地名),因为                      。
  (温馨提示:可以从景物特征、观赏视角、观后感受说说理由)
  【学习任务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