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30字。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度高三质量检测 (一)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必须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正如《包身工》成功实践的那样,它不仅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同时又必须运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一幅幅血淋淋的图景,以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读者关心的是事实和真相。作者应该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和爱憎,但是必须将其寓于事实之中。作者不能把他的哭泣或欢笑照直地倾吐出来,而是要渗透在、凝结在那使人哭泣或欢笑的形象里。即令读者在字面上看不见他的哭泣或欢笑,但形象本身使读者不能不哭泣,不能不欢笑。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力量。
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却又不同于新闻报道。作为文学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外,还要将人物形象和事件表现得鲜明而生动。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报告文学同样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包身工》可以看出,夏衍并不因为报告文学强调新闻性而在写作手法上显得拘谨。他能放开手笔,灵活地运用具体形象的描写、精辟有力的议论、细腻感人的抒情等表达方式,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包身工的生活,使人读来,既感到真实可信,又牵动神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国的报告文学是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此后其数量逐渐增多,不过多数作品显得较为幼稚:新闻的成分多,文学的意味少;直观的报道多,睿智的探究少。直到《包身工》发表后,才让报告文学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包身工》在题材与主题方面都有新的开拓,艺术水平也达到当时报告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标志着报告文学这一新兴文体在我国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周立波当时曾热情赞扬道:“夏衍的《包身工》是今年关于产业工人的一篇材料丰富、情真意挚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刚刚萌芽、工人文学非常缺乏的现在,它有双重的巨大的意义。”作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第一块基石,《包身工》是当之无愧的。
(摘编自陈坚《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
材料二:
崛起的中国正在以更自信、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作为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中国文学承担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在中国文学家族中,报告文学是记录时代、书写时代、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开拓者何建明认为,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但如果是真人真事,唯报告文学最优先,因为它的现场性、及时性、真实性等要素,决定了报告文学文体的独特魅力。
用报告文学讲述中国故事,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深入中国社会,选择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件,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提供窗口。比如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2017年创作的作品《时代大决战》中所写贵州省毕节市精准扶贫的故事,就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大事。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话题,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讲述比政府公报更有温度,更容易让外界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社会摆脱贫困的真诚。
报告文学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在深入现场的基础上获取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在文章中记录时代的真实样貌。比如,1900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曾以美国水手的身份深入伦敦贫民窟,在那里生活了三个多月,做了大量的详细调查,最后写成了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深渊里的人们》;
(摘编自佘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简论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本质上来说,报告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但它又不同于小说等文学形式,它要像新闻一样如实反映现实。
B.创作报告文学需要展开想象,这一点看似与其真实性的特点相悖,但实则是提升报告文学艺术感染力的需要。
C.报告文学因为具有现场性、及时性、真实性等特点,所以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首选艺术形式。
D.报告文学起源于法国,直到20世纪初才传入我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报告文学迎来了兴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不仅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也是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B.在创作《包身工》前,夏衍曾深入东洋纱厂进行采访调查,这与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一致。
C.作为新时代报告文学的开拓者,何建明自觉将用报告文学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D.要了解、认识真实的中国,我们可以选择阅读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如《时代大决战》《浦东史诗》《山神》等。
3.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
夏衍和何建明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是中国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们的作品都 ,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他们的作品都 ,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在创作前都 ,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体现了哪些报告文学创作理念。(6分)
云南出版集团总编辑田大余表示,云南出版集团认真做好主题出版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就是一部重要的主题出版物,作者李延国不顾80高龄和交通劳顿,与王秀丽一道多次深入丽江华坪一线,对张桂梅老师以及她的学生、同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采访,获得大量一手材料,深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感知主人公的崇高情怀,在此基础上精心构思,全方位、多角度地把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佩、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光荣街10号(节选)
石钟山
光荣街10号是军区干休所的一个家属院,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又一批离退休的老军人,从军区大院宿舍搬到干休所。船到码头车到站,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老军人,戎马一生,到了退休的年纪,搬到了干休所,光荣街10号是热闹的。一转眼,光荣街10号老一辈人中,就剩下小花阿姨一个人了,她就像秋雨中挂在枝头的最后一片树叶。
从那以后,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每次回到光荣街10号,都要去看一看小花姨。小花姨早已不再年轻,已经八十三岁了。每次见到小花姨,她的身子骨依旧健朗,走起路来还带着风。现在她和儿子大龙住在一起,大龙每天上班没法全心全意照顾小花姨,便在老家找了个保姆来照顾小花姨。小花姨每天都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