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1张,教案约189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庄子》二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辩论之趣。
3.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体会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辩论之趣。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这两个人就是庄子和惠子。今天,我们将观看这场辩论,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情境表演,分享阅读感悟。
活动一:读千古之辩
辩手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辩手介绍:惠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疏通文意:A.对照注释,解释重点字词。B.同桌合作,快速翻译课文
活动二:析千古之辩
1.辩题展示: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正方观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反方观点:子之不知鱼之乐
2.情境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双方在论辩中的语气变化。
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轻松愉悦)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反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