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10字。

  高二年级七校第三次阶段测试
  语文 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克剑在田间走访调研中,留意到因“制种难”而导致的“种子贵”的现象,杂交品种虽然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诸多优势,但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遗传优势,不能被留种用于下一年。若想种植高产量的杂交稻,每年都得花上一笔不菲的成本购买新种子。
  从育种家和种子企业的角度来看,因为制种的过程极为烦琐复杂,每年在制种工作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始终都是不小的成本,一旦遇到不利的天气,甚至会导致杂交制种失败,给种子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实现杂交稻优势的稳定遗传,解决制种难题的想法深深烙在了我心里。”
  当时,并非无人关注到这个难题,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都曾经设立专门的国际攻关项目,然而相关研究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个研究方向也由热变冷。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农业重大需求,王克剑决定利用自己多年在遗传领域的研究积累,带领团队探索通过克隆种子实现杂交稻的稳定育种。
  “科研探索就像走钢丝,常常要面对实验失败、经费花完等艰难时刻。”王克剑说,所幸的是,这个项目得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各项保障和支持。
  王克剑和团队成员奔波于稻田和实验室,两头交替进行实验。尽管理论设计得很完美,但最后的实验结果总是与预期不一样。“无数次看着希望出现继而又跌进谷底,反复失败,反复总结,再反复试验之后,我们最终在杂交稻中,找到了跟遗传信息交流相关的4个关键基因。”一块“硬骨头”就这样被“啃”下了。
  2019年,在《自然•生物技术》以封面故事发表的一篇成果宣告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无融合生殖体系,获得了杂交水稻克隆种子,这标志着杂交稻无融合生殖技术从0到1的关键突破终于实现。这个成果一旦成熟将大幅降低杂交稻育种的成本,同时也让今后种植杂交稻的农民自留种子成为可能。
  “袁隆平院士为此专门致电表示祝贺……还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早日将该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王克剑说,袁老的来电给大家增添了一份温暖动力,促使团队把这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从杂交稻种子克隆成功,到投入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前方可能依旧困难重重,但只要有种子,就会有希望。”王克剑说。
  (摘编自张桂贵、方经纶等《“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在野生稻群体里发现了一株天然败育个体,推动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商业化发展。杂交稻育种极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继半矮秆育种后实现了产量的第二次跃升,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过去半个世纪,大量的杂交稻品种被育成,若能分析大量优良杂交稻品种的基因组和表型信息,就能帮助解析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从时间维度上分析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克剑团队研究课题是为解决杂交稻制种难、种子贵的问题,韩斌团队研究课题是为帮助杂交稻育种人员更高效地优选育种。
  B. 虽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都曾针对制种过程烦琐,投入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攻关,但很久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C. 王克剑团队的研究虽取得了成果,但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到生产实践中,而韩斌团队的研究则可以应用于当前杂交稻育种研究。
  D. 我国种业刚起步时正遇上跨国种业公司全球布局,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落差激励我们通过科研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克剑团队在杂交稻中找到了4个关键基因,实现了克隆杂交稻种子,其下一步工作是建立无融合生殖体系。
  B. 如果没有杂交稻育种的商业化发展,就不会出现大量育成的杂交稻品种,更不会有韩斌团队研究的突破。
  C. 水稻育种已经经历了半矮秆育种、杂交稻育种两个阶段的提升,未来即将进入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新阶段。
  D. 只有将科研院所的育种资源和人才转移到种子企业,才能有效激发课题组式育种的活力,提升规模化水平。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二都在开篇介绍了相关研究技术突破的背景,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意义与艰难。
  B. 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侧重介绍研究的起源、结果和意义,这是由它们不同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C. 材料三大体按“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的思路逐步深入,意在介绍国内种业发展情况,引发思考。
  D. 三则材料虽然都属于新闻体裁,但是文体不同,如材料二属于新闻消息,而材料三则是新闻评论。
  4. 材料一多处引用通讯主人公的话,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叮嘱“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应如何振兴我国种业。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围绕同一核心主题展开,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首则奠定基调,以具体事例引出话题;次则从理论层面深化,补充背景与内涵;末则结合现实延伸,引发思考。整体逻辑清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不同视角的呈现,让主题更立体丰满,兼具可读性与思想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落差激励我们通过科研创新,实现弯道超车”错。材料三提到“21世纪最初10年,中国种业刚刚起步,恰逢跨国种业公司全球布局之时,种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但未提及“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巨大落差激励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此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探访茶马古道
  李美霞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造访一条路。此时,它就隐藏在村后的峰峦叠嶂间,古老、神秘。胯下是一匹正宗的滇马。为我牵马的妇女名叫玉兰,这是纳西族女性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名字,如眼前同样质朴的她,脸色黝黑,个子不高。得知我从几千公里外的大草原来,玉兰大姐把纳西族妇女的真诚和热情写在脸上。“几千公里噢,那是我阿罗(爷爷)和我阿达(父亲)才走过的路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