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40字。

  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探究诗歌中运用意象组合来造成情感起伏和流动的现象。
  2.体会不同体式诗歌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学习改写诗歌。
  活动主题  深化对诗歌审美多样性的认识,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一:探究诗歌的意象组合
  一、实例引路
  诗人创作诗歌时 往往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例如,舒婷的《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浆橹。
  四个意象分别写出了思绪的纷乱、思念的无着、回忆的苦况和向往的无望。这些意象表面上看,犹如散放的四颗精美的珍珠,彼此毫无关系,但由于情感的内聚力,这些珍珠的光芒从四面投射到一个聚焦上。这样,就蒸腾起了浓郁而深挚的“思念”,形成了多义性和朦胧性的情感结构。
  二、合作探究
  问题:阅读下面几个诗歌片段,结合刚才的舒婷的《思念》,归纳意象组合的方式:裘小龙的《在图书馆里》,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的一节,顾城《眨眼》中的一节。
  1. 意象派生
  在意象组合系列中,从一个意象演化出另一个意象,层层蜕变,辗转相生。这一过程,自由联想起着催化和促发的作用。例如,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有这样一节:
  我把长城庄严地放在北方山恋
  象晃动着几千年沉重的锁链
  象高举起刚死去的儿子
  他的身躯还在我手中抽搐……
  硝烟从我头上升起
  无数破碎的白骨叫喊着随风飘散
  惊起白云
  惊起一群群洁白的鸽子
  在这是,“长城”作为基本意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锁链”、“身躯”的意象都由“长城”派生而出。“硝烟”由“长城”联想而来,“白骨”、“白云”、“鸽子”又均由“硝烟”依次衍化而成。基本意象派生出一系列等价意象(派生意象不是对基本意象的修饰)。这种从个别到繁复的网络状意象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从苦难到抗争,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浑厚繁重的思绪。这是单纯就长城写长城的诗所不易做到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