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510字。

  广东省2026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新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蕴含古文奥义,加之排版、文字、语法不同于今天的白话文,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和理解难度。因此,推进古籍活化,成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古籍活化让古籍走出学术“象牙塔”,走入千家万户,实现古籍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目标。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和古籍存藏机构等依托馆藏资源,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举办展览、开展竞赛、开设课程讲座等多种方式活化古籍资源。不久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联合发布了第八次古籍数字资源。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让广大专业研究者与历史文化爱好者可以足不出户阅览古籍资料,推动古籍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传播。
  在新媒体主导的“图像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经历一场视觉转向。《典籍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等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与播出,体现了用影像激活文化典籍、以当代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这些蕴藏在中华古籍中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以影像创作的方式提炼、呈现出来,对人们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图书馆推出“妙手匠心————修复互动体验套装”系列文创,让大众在修复体验中学习除
  尘、补缺、溜口、折页等古籍修复步骤,引发对古籍修复事业的关注。此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古籍记载为依据,复原传统服饰、再现古书中的餐饮、利用古籍中的字体打造艺术字。古籍中精深微妙的思想,只有人们亲身阅读、走入古籍,方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和真意。因此,多样化的古籍创新表达方式是“引”,更重要的还是由此引发大众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人们真正投入古籍文本的阅读活动中。
  卷帙浩繁的中华文化典籍,犹如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百川汇聚、奔涌不息。进一步推动古籍的活化利用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曾宇昕《活化利用 古籍重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古籍数字化保护与数字文化方面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古籍数字化进程,确立了古籍数字化在新时代古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推动数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籍犹如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尚未被开发,亟待我们深入挖掘。
  B.新时代我国古籍工作重点转向推进古籍活化,古籍活化是为了让古籍走出学术“象牙塔”,实现古籍走近更多年轻人的目标。
  C.我国古籍资料卷帙浩繁,仅依靠传统方式进行整理既耗时又费力,而运用智能校勘技术则能够大大提高古籍整理的效率。
  D.面对新的时代发展特点,我国古籍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而只有以人工智能赋能古籍,才能让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古籍影像库、全文库和知识库等层面的诸多数据库,这得益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B.推进新时代的古籍工作,需要发挥相关专家的专业特长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古籍爱好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C.要改变《十三经》《二十四史》等大部头文献受众相对较小的局面,可以将其整合成数字资源,利用数字化检索平台让大众共享。
  D.现代读者阅读年代久远、生涩难懂的古籍很有难度,而基于古代典籍文化知识与智慧的大语言模型可以为人们提供切实的帮助。
  3.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数字化是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技术手段之一,但当前我国古籍数字化程度还不高。    ①    ,中华文化典籍才能以另一种形态得到长期保存和传承。加快把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数字化,要做好人机协同,挖掘这两方面的潜力。在整理古籍方面,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进行    ②    ,准确率非常高。在此基础上,    ③    ,就能提高古籍整理的效率和质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推动古籍的活化利用工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月照讲台
  江 南
  “要走出这山窝窝。”这个念头在我心里扎了整整八年。师范毕业那天,我把所有课本捆成捆,想扛着去火车站。我总觉得,这些书里藏着能让我飞起来的风。调令是县教育局的干事送来的,牛皮纸信封上印着“XX乡小学”。我捏着信封在操场转圈,看天上的云飘得飞快,像极了我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远方。那所小学在县地图的角落,用个小点标着,离我家二十多里山路。
  第一天上班,我穿着读师范时买的蓝的确良衬衫,骑着父亲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