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400字。

  2026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已成为电影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当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式提出和倡导以后,各个学科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大力推进,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也受到了电影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其具体工作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20世纪中国电影美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建设和发展,及其一些著名电影美学家的成就和贡献进行了必要的回顾、总结和反思,这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是十分有益的。例如,钟惦棐认为电影创作要体现“入世的美学”,即应该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观众,及时传达生活中正在萌生的新的观念,表现生活中正在成长的新的性格,通过对生活的艺术概括,显示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并把这些见解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生动地传递给观众,使之能从中获得启迪,产生共鸣。他认为从生活出发,尊重生活的真实应该是美学原则的出发点。而中国电影的一个主要弊端乃是生活的真实性和表演的真实性不足以赢得观众的信服。为此,在对于艺术真善美的追求中,他始终把“求真”放在第一位。电影的基本任务当然要创造美的感人的形象。在电影的形式技巧方面,他一直提倡质朴的美。质朴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都属于美的最高形式,而雕饰的美的生命力是有限的。电影艺术肯定要创造若干新语汇、新语法、新构思直至推动电影美学思想的改造。
  第二,有的电影学者撰文概括论述了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的构想,并对此在理论上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其中周斌认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学习借鉴之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中华文化的元素和中华美学的传统,使之能更好地凸显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电影美学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乃是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中国电影创作所积累的各种美学经验,并深入探讨其创作规律。许多美学经验和创作规律都来源于中华美学传统,这正是中国电影美学的特色所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应该是中国电影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电影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正日趋完善,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首先要注重面向中国电影的创作实际和批评现状,面向中国的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努力探求、回答和解决其中出现的许多美学问题,从而促使电影创作和电影批评能更加健康地发展,促使电影市场的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同时,也给电影观众以必要的引导和影响,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还应该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传统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从而使之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美学传统有机衔接起来,显示出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当然还要不断向西方电影美学学习借鉴,以此来丰富、充实、完善自己的体系。
  (摘编自周斌《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美学的新变革与新拓展》)
  材料二: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研究电影改编呢?一般而言,研究途径其实也就是三大类:一是从作者入手,考察、复原、重述电影改编的历史过程,形成电影改编史,有点传统上知人论世的味道,电影史研究者大都是从这个方面做的;二是从受众即观众的接受方面进入,比较探讨原著作品和改编作品之于受众群体的不同影响、审美感受,以及它们各自扮演的职能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第一段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出了选段的核心话题————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的必要性与意义。
  B.对著名电影美学家的成就与贡献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这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有正向作用。
  C.电影史研究者都是从作者入手,考察、复原、重述电影改编的历史过程,这是对“知人论世”传统的继承。
  D.材料二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第三类研究者的否定,研究者应当向第一、二类研究者学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式提出和倡导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有推动作用。
  B.钟惦棐认为电影创作要体现“人世的美学”,由“要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可推知电影并不定要完全还原现实。
  C.我们可以从观众的接受方面入手,研究电影的改编,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田野调查、数据分析等。
  D.“读细一点、想慢一点、写清楚一点”,这是让一篇文章面面俱到、能够“搞个大新闻”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对于电影改编的研究最符合第一段中第一类研究的是 (3分)
  A.《人世间》的剧集增加了知识分子、官员、商人等阶层的故事线,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三类人的生活变迁,说明作者坚守“人世的美学”。
  B.小说《动物凶猛》使用回溯性第一人称,而电影则通过升降格镜头、主观视点等创造来营造特殊氛围,是影像意识流的代表作。
  C.上世纪50年代,《林家铺子》等电影反映出作者“绝对尊重原著”的倾向;改革开放后,《芙蓉镇》等电影反映出作者“再创作”的倾向。
  D.《流浪地球2》通过“移山计划”“五十岁以上出列”等情节传递了“集体生存主义”这一中国式科幻价值观,使观众产生情感认同。
  4.根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下面的海报,请评析“《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建构中国电影美学的一个实例”这一观点。(4分)
  5.材料二提出的电影研究方法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有何实践价值?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6分)
  (二)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 云
  沈从文
  青岛的五月,是个稀奇古怪的时节,从二月起的交换季候风忽然一息后,阳光热力到了地面,天气即刻暖和起来。树林深处,有了啄木鸟的踪迹和黄莺的鸣声 公园中梅花、桃花、玉兰、郁李、棣棠、海棠和樱花,正像约好了日子,都一齐开放了花朵。
  到处都聚集了些游人,穿起初上身的称身春服。携带酒食和糖果,坐在花木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