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70字。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开学测试试卷(五校联考)
(语文)
一、(共1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袁鹰的《井冈翠竹》是作者当年访问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后所作。文章诞生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旨在通过井冈山的翠竹意象,回(sù)革命历史并呼应时代精神,传递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的主题。
作品以井冈山的毛竹为主线,先以诗意的语言描绘竹海的外形之美,将其比喻为“岗哨”“奇兵”,赋予其革命气韵;继而追忆革命战争时期翠竹的贡献——竹钉御敌、竹筒送粮、竹扁担挑革命重担,展现其“神勇”;最后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翠竹化身建材支援全国建设,体现其“奉献精神”。全文以竹喻人,表面赞竹,实则(ōu)歌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并延伸至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写作特色上,袁鹰融合抒情、议论与叙事,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他善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感染力;还用顶真手法强化翠竹顽强的生命力。象征手法的贯穿使自然物象升华为革命精神的载体,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交织,赋予散文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与澎湃的时代激情。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回(sù)______ ②(ōu)歌______ ③载体______ ④澎湃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井冈翠竹》一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竹喻人。
B. 从第二、三段文字看,《井冈翠竹》一文主要运用象征手法,井冈翠竹实则是革命精神的载体,文章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C. 全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其目的是使语言形象优美,读起来有气势。
D. “井冈翠竹”是《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的线索,贯穿于全文对井冈山的毛竹的外形描写、贡献追忆和精神赞颂之中。
2. 班级举办“孝老敬亲”主题班会,在分组讨论环节,“花开”小组从“听—看—忆—做”四个角度总结出孝老敬亲的行为,下列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听父母谈孕育生命、抚养子女的艰辛与快乐,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B. 找出父母年轻时和近期的生活照,从对比中触摸岁月的痕迹。
C. 回忆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用心体会,心怀感激。
D. 给爷爷奶奶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帮深夜学习的姐姐沏一杯热茶。
3. 小文发现文学常识板块的内容存在错误,请你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用“卿”相称。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由郭茂倩收集编入《乐府诗集》。
C.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D.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 下列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用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______”,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B. 财富可以弥补很多不足之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