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90字。
怀宁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语 文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不应有恨,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 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4) 《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一幅边塞秋天图景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5)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______ , ______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最近小语同学阅读《艾青诗选》,他在阅读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请你帮助解决。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释】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1) 《树》一诗中有两个字小语同学不认识,请你帮他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①兀 ______ 立
②纠 ______ 缠
(2) 小语同学读了这首诗歌,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4分)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了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认识事物时,不仅 ______ ,还 ______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______
(3) 以下是小语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助他解决疑思。 (4分)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疑思】诗选以年代划分艾青诗作,如果我以诗歌主题进行划分,还能发现什么?
主题一:“① ______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我爱这土地》—1938年《北方》—1938年
主题二:“礼赞光明”
《向太阳》—1938年《火把》—1940年《光的赞歌》—1978年
主题三:“② ______ ”
《鱼化石》—1978年《镜子》—1978年《伞》—1978年
a疑思1 还有两个主题没有确定,请选出适合的选项填到笔记中的①②处。
A.歌咏自然
B.思考人生
C.热爱祖国
D.呼唤亲情
b疑思2 我发现,在20世纪30~40年代,因为时值抗战,艾青更多地关注国家苦难,表现民族救亡图存之心。1978年以后,诗人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是哪一项呢 ______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口语化、散文化变为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c疑思3 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3.复兴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 班级发布活动通知,正文如下。
为加深同学们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兹定于 9月30日下午3:00在学校礼堂举行《青年当自强不息》主题报告会。请大家准时参加。
小宇同学因请假在家,不知道通知的内容,其中有哪些重要信息需要转告他?(3分)
(2) 下面是活动中张贴出来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请在表中填写对应的选项。 (2分)
具体内涵 名言警句
① ______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