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76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试卷共8页、22道小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造,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这样的诗作。很显然,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新诗的发展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即从旧诗的格律中探索新诗的创作方法;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在这面旗帜下,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这在新诗抒情艺术上是一个发展。
  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曾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别,“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这是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所进行的新的创造:闻一多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之外,还提出“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绘画美”的强调也是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闻一多等人用了很大力气来进行西方格律诗的转借,其中有得也有失。
  总的说来,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练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摘编自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材料二:
  闻一多《红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单是从外在结构出发,看它自由铺开似乎无规律可循,无法体现闻一多“三美”的诗学理念。然而联系诗人的情感,结合诗歌内在结构便可发现其诗行安排的慧心所在,诗歌的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有着起承转合之态,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的特点,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建筑美”。
  《红烛》引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的需要: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诗经历了从“破旧”到“立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规范化”的意义最为深远。
  B. 新月派诗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创作主张,这是对新诗艺术形式的有益探索。
  C. 闻一多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格律诗,根据现代汉语特点,创立了新诗的格律。
  D. “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与“理性节制情感”的审美原则相适宜,规范着新诗的形式。
  2. 根据材料,下列对《红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烛》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借红烛抒发了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奉献精神。
  B. 《红烛》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开篇,体现了“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的尝试。
  C.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等诗句能给读者带来鲜明的画面感,体现了新诗的“绘画美”。
  D. 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 事实,因此《红烛》的情感最终能归于平静。
  3. 下列诗句中,最不能体现诗的“三美”的一项是(   )
  A.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B. 月儿,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
  C.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也没有花枝低桠;/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只有冰树结琼花。
  D. 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地球,我的母亲!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以后
  孙犁
  南郝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苇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