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07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生“卷”成绩、企业“卷”价格……作为新的流行词,人们对“内卷”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内卷式”竞争与良性竞争之间又有何异同?
通常认为,“内卷”源于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在其《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的“内卷化”概念。美国华人史学家黄宗智在20世纪80年代也使用了这一概念。他们都用“内卷化”来描述一种通过大量劳动力投入来获得总产量的增长,但同时又遭遇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内卷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整体的现象,而非对某一微观主体行为的描述。
经济学在研究市场竞争模式时,有“向上竞争”和“向下竞争”之说。向上竞争模式强调,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并不与竞争对手直接对抗或零和博弈,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以实现参与者的持续发展。这种竞争模式有助于推动市场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而向下竞争模式则是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总是不断降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或其他重要指标,来维持参与者的生存。这显然会导致整个市场或行业的水平下降,甚至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之下,这一概念从机制到表现上都与“内卷式”竞争更为接近。
“内卷式”竞争出现的条件可控吗?从实践上看,市场上究竟何时“内卷”、何时呈现出向上竞争的模式,其原因大致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相关联。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上由于总的供给能力有限,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企业往往会相互竞争,通过加班加点、轻视产品质量追求产量的扩大,以追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多元化将为企业、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例如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劳动力进入工业和服务业的众多细分领域,避免了在农业领域的过度竞争。
其次,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大多数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经验的经营者在选择经营模式时最简单、实用、低风险的办法就是模仿、照搬他人已得到验证的模式。假如有企业采取向下竞争的模式并收获了一定回报,那么大量模仿者企业就会迅速随之而来,从而推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内卷式”竞争。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顶层设计,为吸引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放宽政策、法规的执行标准或给予过度的“帮扶”,加剧了产业趋同、资源配置混乱等“内卷”现象。
随着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从过去的“短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向上竞争正逐步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竞争模式,“内卷式”竞争的土壤正在缩小。广大的市场参与者一定要认清这一发展趋势,要注重创新,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质量、功能,尽快融入向上竞争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之中。
(摘编自剧锦文《“内卷”是一种“向下”的竞争模式》)
材料二:
内卷是一种高度一体化、不允许失败和不可退出的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就要在竞争的非同质化、可选择性和可退出性等方面下功夫,而归根结底是要重塑竞争规则。
首先,衡量竞争的成败与胜负的标准不应是单一维度和同质化的,而应是千人千面、因人而异、多元化和动态性的。否则人人都要过独木桥,就会带来内卷式竞争。如何打造多元世界,而不是千人一面和千城一面的一元社会,是破除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所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上竞争”是良性竞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应选择 主流竞争模式,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B. 地方政府如果对投资者不合理地放宽标准、过度“帮扶”、不能有效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就会成为“内卷式竞争” 助推者。
C. 破除“内卷式竞争”,需要让衡量竞争成败与胜负的标准多元化,让人们在退出时有更好的赛道和更多的收益。
D. “内卷式竞争”是一种社会整体现象,它发生于集体之中,并非个体行为,但却背离“以人为本”的初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卷化”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越多,边际效益就越小,这会对市场或行业造成损害。
B. 经济发展 更高阶段,企业和劳动者的选择更多,经济发展会趋向“向上竞争”模式。
C. “内卷式竞争”既和竞争者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关,也受各种外在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D. 理顺规则的关系,避免规则间的挤压,树立规则的权威性,能有效规范规则之间的竞争。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格尔茨的著作说明“内卷化”现象的起源,引出后文对“内卷”的内涵的分析。
B. 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内卷式”竞争出现 原因,材料二侧重分析其解决措施,两者可构成互补关系。
C. 材料二认为“内卷”是高度一体化且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是破除“内卷”的根本途径。
D. 材料二列举外卖骑手的事例,说明规则挤压问题,这也可作为材料一“经营者角度”的一个例证。
4. 材料一提出“‘内卷式’竞争出现的条件可控吗”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其可控的一面和不可控的一面?请简要说明。
5. 假设你是某新兴文创企业负责人,所在地区文创产业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恶性竞争等“内卷式”竞争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提出企业破局策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