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170字。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之风盛行,王公贵族、文人僧侣、商贾绅士、平民百姓,皆以饮茶为趣,各种茶事活动应运而生。宋人的饮茶法,跟今人以开水冲泡茶叶的喝法不同,宋人的茶是饼茶,先将茶饼置于炭火上烘烤,以去除茶饼潮气,提升香气,再碾磨成末,以开水冲之,“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笼击拂”,这便是“点茶”。
点茶法是在唐代煎茶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技术上更加讲究,精神上更注重审美体验。唐代煎茶法是将茶饼碾碎直接入茶釜烹煮,点茶法则要把茶叶碾得更细,如粉如末,饮用时并不加盐和其他调味物质,保持茶叶真味。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点茶法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煮,而是将茶叶末放入茶碗(盏),开水冲点,同时用茶笼搅拌(古称“击拂”)以使茶与水完全融为一体,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好的茶汤要有一层极为细小的白色泡沫浮于盏面,称为“乳聚面”;点得不好的茶汤,茶与水易分离开来,称为“云脚散”。所以,茶人必须掌握高超的点茶技巧,以使茶与水交融似乳,最佳的状态还能“咬盏”,“咬盏”越持久,说明茶品和茶艺越好。宋人重视茶色,蔡襄《茶录》的第一句就是“茶色贵白”。为了衬托茶汤之白,宋代崇尚施黑釉的茶盏为点茶的上品。关于点茶的方法,在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均有详细的记载,其主要步骤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燎盏、注水、点茶、品茶等。其中关键的步骤在于候汤和点茶时的注汤、击拂。
宋代点茶法是茶叶品饮技艺发展的高峰,也是从调饮到清饮发展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斗茶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推动了茶业的发展;分茶,早已有之,如《茶经》中的“酌分入碗”,至宋代则有了游艺幻化的色彩,灵动中充满艺术美感。斗茶和分茶这类游艺活动,增加了点茶的趣味性和艺术品位。盛极一时的点茶法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璀璨篇章,而且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如传到日本后,促进了日本茶道的诞生与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和价值体系。
(摘编自王丽《宋代点茶的技与艺》)
材料二:
北宋文人写过很多茶诗,在他们写茶的诗词里,经常出现一些词,比如“英华”“乳花”,或者是“粟花”“琼乳”“雪花”“白花”“凝酥”,对点茶拉花做了相当细致精确的描述。这些诗词以非
常文学性、艺术性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喝茶的审美感受。
苏东坡是最典型的,他写的茶诗极多。著名的《汲江煎茶
1.下列对材料一中宋代点茶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茶法在唐代煎茶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追求茶汤的味觉和视觉体验,体现了宋代茶艺
的提高。
B.点茶法追求“乳聚面”不散和“咬盏”持久,不仅要求技艺精湛,更融合了宋代文人的审美
意趣。
C.点茶法既执着于发掘茶叶真味,又讲究茶盏与茶的搭配,反映了宋人雅致的生活美学。
D.在点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斗茶、分茶等游艺活动,增添了点茶的趣味性和艺术品位,是以
艺载道的形式。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介绍点茶法的工艺和主要步骤,材料二则通过文人诗词补充其审美价值,二
者构成“技艺一文化”的互补关系。
B.材料一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唐代煎茶法讲起,到宋代点茶法,再到日本茶道;材料二则
采用总分结构,聚焦于文人茶诗。
C.材料一强调点茶法的技术标准(如“乳聚面”),材料二突出其艺术表现(如“雪花”),二者
在内容上可形成递进式论证。
D.材料一客观介绍点茶法流程,材料二则通过隐喻(如“雪乳”“松风”)赋予其哲学意涵,二
者构成“现象一本质”的辩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点茶法是宋代主流茶艺,流程严谨,涵盖炙茶、碾罗、候汤、燎盏、调膏、击拂等步骤。先将 ① ,激发茶叶香气,再碾磨后过细罗得茶粉;待水沸、茶盏烫热后,取粉加少量沸水调膏,再分次注水并以茶笼快速击拂, ② ,形成乳白茶汤。宋人评茶 ③ ,故多配黑釉建盏,二者形成鲜明视觉对比,既适配斗茶需求,也彰显了宋代雅致的生活美学。
4.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宋代点茶法为何被视为“茶叶品饮技艺发展的高峰”。(4分)
5.苏轼在《汲江煎茶》中写道:“雪乳已翻煎处脚……坐听荒城长短更。”而在《赤壁赋》中亦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感悟。两则诗文虽均创作于贬谪期间,但苏轼超脱困境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月光下的银匠(节选)
阿来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就会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叮咣!叮咣!叮叮咣咣!于是,人们就忍不住要抬头仰望月亮。
人们说:“听哪,银匠又在工作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