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69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九年级语文
注意:满分100分,完成作业时间为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小题。
诗歌不仅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更是承载人类情感与精神的永恒载体。它以níng liàn()的语言勾勒画面,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寥寥八字便将北国雪景的páng bó()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至;它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如《我爱这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白的叩问中满含对祖国的深情;它更以深刻的意蕴启迪思考,如《你是人间四月天》用“四月天”象征爱与希望,娉()婷春景藏于诗行,让读者在诗意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纯萃。无论是激昂的咏叹,还是轻柔的诉说,诗歌都能让我们在文字的韵律里,触摸到人类共通的情感与精神的光芒。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璀璨 __________ níng liàn__________ páng bó __________娉婷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下面是给语段做的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一句以“是”为谓语,构成判断句,将“诗歌”与“文学殿堂里的明珠”建立比喻性关联,既清晰又生动。
B. “《我爱这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白的叩问中满含对祖国的赤诚”中,引用诗句部分的设问,是为了强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C. “诗歌不仅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更是承载人类情感与精神的永恒载体。”该句是并列复句,通过“不仅……更……”连接“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明珠”与“诗歌承载人类情感精神”两个分句,两个分句在语义上地位平等、无主次之分。
D. “深刻的意蕴”是偏正短语,“启迪思考”是动宾短语,诗句实例准确体现了诗歌“以意蕴启迪思考”的特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光彩夺目、出众耀眼。
凝练(níng liàn):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常用来形容文字、表达等简洁而不啰嗦,能精准传达核心意思。
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常用来描绘女性身姿优雅、轻盈秀丽的样子。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2. 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B. 《我爱这土地》中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着的爱。
C. 《乡愁》全诗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线索,从对家人的思念逐步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层次清晰、逻辑递进,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结构设计。
D.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诗歌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封建统治者持全盘批判态度,认为他们毫无文治功绩,以此反衬新时代革命者的卓越不凡。
3. 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不仅展示了国威军威,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深刻洗礼。一名参阅官兵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你认为这种“精神力量”包含哪些具体内涵?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材料一】
76年前的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人民空军的飞机仅有17架,且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没有一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由于飞机数量不足,周恩来总理曾坚定地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这句饱含无奈却又充满决心的话语,至今仍让无数国人感慨万千。
【材料二】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此次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