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50字。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语言运用: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思能能力: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审美创造:通过审美的视角,让学生体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高尔基在《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所言:“这看来将是永恒不变的了: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人则绕着自己的精神转。”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精神的三间小屋》,在这个充满哲思的世界里,探寻那些构成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元素。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转业写作。
  【代表作】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毕淑敏文集》四卷。
  2.字词积累(见ppt)
  三、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与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相比,读来感受有何不同?
  明确:更优美,生动丰富,有哲理性。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三间小屋象征着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
  (3)理清文章脉络,梳理作者论述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论述观点: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总结深化观点: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的意义,希望人们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