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30字。

  11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览物情,悲喜观,忧乐观。
  语言运用:反复诵读,直至背诵;注重积累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文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民日报的原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岳阳楼记》。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在同年一起考取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劝勉告诫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相关介绍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4.字词积累(见ppt)
  三、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正字音,明节奏。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课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