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97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2025.10
  说明: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的位置;
  2.本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每题2分,共6分)
  1.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A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墨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秦以攻取之外”(《六国论》)
  B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静女》)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今王发政施仁”(《孟子》)
  D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司马谏议书》) “为之于未有”(《老子》)
  A. ①②相同,①③不同。 B. ①②相同,①③不同。
  C. ①②不同,①③不同。 D. ①②不同,①③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①动词,治疗/②动词,学习,研究/③动词,攻占。句意:就好比医生治疗别人的疾病那样。/听闻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门的钻研。/秦国除了用攻战的方式夺取土地之外。
  B.①动词,称赞/②动词,归向,归附/③动词,同“馈”,赠送。句意:一旦能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附于礼,天下人就都会称赞你是仁人了。/周公为招揽贤才,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食物(迎客),天下人才都归附他。/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C.①动词,施加/②动词,延续/③动词,施行。句意: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让(他们)向西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大王发布政令、推行仁政。
  D.①动词,表判断,是/②动词,表判断,算是、叫做/③动词,做。句意: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就是仁。/来兴利除弊,不算是“生事”。/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提前)处理它。
  故选C。
  2.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读音、意义和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A “故有道者不处”(《老子》)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 “自矜者不长”(《老子》)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词语“矜持”
  C “无辞让之心”(《孟子》)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D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孟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A. ①②③中的“处”虽然读音一致,但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
  B. ①②中“矜”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矜”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C. ①②中“让”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让”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D. ①②中“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忍”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3.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读音、意义和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A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论》) “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庄子》)
  B “复众人之所过”(《老子》) “有复于王者曰”(《孟子》) “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C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 “恶施不慈”(《墨子》)
  D “自见者不明”(《老子》)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A. ①②中“事”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①③中“事”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B. ①②中“复”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①③“复”的词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C. ①②中“恶”的读音、词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①③中“恶”的读音、词义和用法全都相同。
  D. ①②中“明”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明”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发展史上长期争论不断的命题,究其实质,这也是一个关乎工具与文明的问题。工具的发明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但如何使用工具则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价值尺度。在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一个更为现实且迫切的问题也再度摆在我们面前:在智能超强的AI时代,人文学者需要有怎样的操守或者说坚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