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35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
  1.关于以下诗人学者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余光中等人为新诗和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道路,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谢冕认为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而王久辛则认为新诗无需音乐性。
  C.李山认为现代诗歌没有必要讲究格律和语言的和谐,只需要符合现代品味创作即可。
  D.郑敏从源头上否定新诗,而于坚则高度肯定新诗,认为人们对新诗存在误解和忽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乡愁》借助叠词增强了音韵之美,也展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乡愁》为例,证明了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C.从材料二可知,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D.材料二中谢冕与西川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要提高自身素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仍以其为参照系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
  B.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规范稳定,但新诗已出现脱节或转变,因此两者没有可比性。
  C.中国的新诗与古典诗歌属于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不能用同一评价体系去衡量。
  D.将中国百年新诗与世界诗歌精粹总和进行比较,矮化贬低了自我,也拉大了差距。
  4.应如何评价中国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参考下面《红烛》节选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新诗音乐美”的角度分析闻一多的《红烛》。(6分)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节选)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