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50字。

  16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言运用:结合情节、形象、主题,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
  思维能力: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审美创造:感受理解文字之美、人性之美。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2.写作背景
  本文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也和小资产阶级矛盾日益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3.字词积累(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或对人物的处境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胜效果的一种手法。
  悬念,是从读者好奇的角度来设置的。
  预设:
  1.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追问一句: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吗?这是一种什么叙述顺序?
  预设:“盼”“遇”“躲”是当前发生的事情,而作者在叙述当前发生的事情时巧妙引入回忆——“赶于勒”和“赞于勒”,这是插叙。
  插叙有什么作用?
  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多角度梳理小说情节。
  角度一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1—4):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归来。
  发展(5—19):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高潮(20—47):巧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结局(48—49):菲利普一家弃于勒而去。
  角度二:逻辑:原因——结果
  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