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910字。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练习(10月)语文
出卷/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登临”主题活动。(12分)
【活动召集】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天高云淡,举目临眺,辽阔的山川田野,总能激发人无限的遐想。此时你不仅可以俯瞰碧波万顷、锦鳞游泳,也可以饱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可以【甲】。视角的变换,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秋色澄(chè)______了心灵,让人不知不觉便沉浸于这秋意中。一起去登高吧!
1. 按拼音填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碧波万顷______(A.qǐng B.qīng) (2)澄(chè)______
2. 结合语境,为【甲】处补写一个合适的句子。
2. 仰观碧空如洗、鹰击长空(能体现视角层次变化,意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碧波万顷(bì bō wàn qǐng):形容水色碧绿,广阔无际的样子。
澄澈(chéng chè):水清见底;清亮明洁。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视角的变换,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分析前文,前面列举了登高时俯瞰的两种景象,“碧波万顷、锦鳞游泳”是水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山景。那么【甲】处应补写一个与前两者不同角度的景象,可从天空、地面其他景物等角度思考。句式是“动词+四字短语、四字短语”,比如从天空角度,可写“仰望长空雁阵、云卷云舒”,这样既符合语境,又与前文在句式和表意上相呼应,丰富了登高所见的画面。
示例:眺望碧海泛波、百舸争流。
【诗文梳理】
3. 古诗文中亦不乏登临之作,请你根据积累,补全下面梳理单。
出处 名句 情思
想象之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 (1)浮光跃金,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喜悦
李白《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 (3)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乐观
眼前之景 欧阳修《醉翁亭记》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 悠闲
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人迹板桥霜。 愁思
张岱《湖心亭看雪》 (7)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恬淡
结论 我们发现,古人登山临水,不仅为领略自然之美,还是为(8)______。
二、名著梳理与探究活动(13分)
4. 小惠和小兴一起整理假期阅读《水浒传》的读书方法,请根据要求完善表格。
读书方法 《水浒》选段
检索信息 人物:鲁智深
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梁山—(1)______
圈点批注 圈点:
【甲】
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盖儿都丢在楼板上。
【乙】
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
“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2)批注人物性格(用一个词语概括):______
参看点评 点评:
“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从原著中找一处能表现上述人物“精细”的情节(3)______
名著阅读(7分)
5. 九年级开展了“艾青诗歌”阅读交流会,共同探讨艾青诗歌 特点和时代意义。
(1)根据不同阶段艾青诗歌的特点和诗句节选,小惠绘制了“艾青的诗歌历程”思维导图。请你为表格中①②③处选择恰当的诗篇(填序号)。
探访艾青的诗歌历程
阶段 基本特点 诗歌篇目
在法国与归国 忧郁与悲哀 《芦笛》①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