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97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闻写作是采访人生,散文创作则是咀嚼人生。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在新闻和散文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新闻没有必要自我封闭。人物通讯写作可以借鉴散文的写作方法,把呆板的材料变成生动活泼的新闻事实,把人物写得更立体、更有吸引力,充分凸显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人物通讯之中所运用的散文式笔法与散文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散文式笔法既具有散文的特点,又具有新闻的特点。既有散文的灵动自由随意,又有着新闻的真实严谨。散文式笔法就是要求记者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允许记者以事实为依据抒发出喜、怒、哀、乐、憎、爱的思想和感情。其次,散文式笔法也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深刻。再次,散文式笔法同散文一样讲究文字优美,简明精练,笔调自由,篇幅短小,结构形式多样。最后,散文式笔法也与散文创作一样追求自身风格。散文式新闻允许记者有风格,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个人的风格,切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因此,可以说人物通讯中散文式笔法的运用并不能对新闻真实性构成威胁。
  报纸新闻主要是靠文字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文字运用的形象性、感染性如何,与新闻表达技巧的艺术性密切相关。在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裹挟而来的当今社会,人们的阅读品位、审美需求、心理预期日益提高,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获得基本的信息。人们往往愿意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去品味现象背后的多重意义,这就需要创作者首先在思维方式上采取开放式的态度,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而散文式笔法恰恰能满足这些要求。
  从读者接受程度上说,受众也是需要美的新闻作品的。受众在阅读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时,会被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深深打动,滋生出欢乐、激动、悲哀等感受,也就是新闻的美感。如果将散文式笔法运用到人物通讯中去,挑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和语言特点的细节,用简笔描述的方法,将人物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报道的人物就“活”起来了,就能更好地达到传播的预期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媒媒介正朝多样化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也就多种多样。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其中的某个真实的画面往往胜过报纸的新闻稿。画面的形象、生动相对于文字来说往往会给人以深刻印象。报纸新闻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采取文体上的创新,散文式笔法的运用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摘编自《新闻传播》)
  材料二: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因而篇幅较长,在时效性上不如人物消息,也正因为如此,它比人物消息在形象和语言上具有更高的审美要求。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新闻写作不同于散文创作,散文式笔法并不等同于散文,新闻没有必要自我封闭。
  B. 材料一认为读者阅读具有美感的人物通讯会被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深深打动,滋生出欢乐、激动等感受。
  C. 材料二指出人物通讯选择新闻事实时,需依据人物的新闻价值,选取最能体现人物个性、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D. 材料二强调人物通讯要展现语言美,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有效的方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散文式笔法允许记者在事实的基础上表达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B. 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电视新闻通过画面传递直观印象,报纸人物通讯若想提升竞争力,运用散文式笔法进行创作是途径之一。
  C. 材料二认为若人物通讯中频繁使用“最近”“大概”等词语,会因表述笼统、模糊,降低语言的准确性与冲击力。
  D. 材料二说人物通讯语言美不依赖华丽辞藻,应采用零度修辞和纯文本写作,这与材料一主张的“文字优美”存在根本矛盾。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物通讯与人物消息的核心差异 B. 浅析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
  C. 新闻作品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形式 D. 人物通讯写作中形容词的使用原则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散文式笔法可以运用在人物通讯中的原因。
  5. 请运用材料中的观点,对下面的人物通讯片段进行简要评析。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
  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
  (选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删减)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探讨了新闻写作与散文笔法的融合,特别是人物通讯的写作艺术。材料一强调散文式笔法能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保持真实性;材料二则聚焦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主张用词准确、简练。两则材料共同指向新闻写作的创新与审美追求,反映了现代新闻传播对深度与美感的双重需求。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最有效 方法”错误。由材料二“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可知,应是“最直接的方法”。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大前程(节选)【注】
  狄更斯
  我的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比我要年长二十多岁。她一直说我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因此在左邻右舍享有很大名气,倍受夸奖。从小我就想了解这里的“一手”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所知道的她的手,是结实笨重而又冷酷严厉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把她的巴掌打在她丈夫的身上,当然也喜欢打在我的身上。我想乔•葛奇里和我就是这样由她一手带大的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