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4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概念在中国早期文明中业已广泛流传。《尚书》《周易》《诗经》都出现过“君子”的概念,唯有经过孔子的精细阐发,一个克己奉公、彬彬有礼、敏锐智慧、自强不息的君子形象开始大放异彩,完成了从社会身份向文化符号的华丽变身。人性问题是横亘于人类面前的一道千古难题。在天下纷争的年代,是非无定、进退失据、秩序崩溃、祸乱连绵,严酷的社会现实激发孔子深切的生命关怀,他由“人之所缺”想到“人之所需”,执着于“为人求本”。孔子“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从“人性本善”出发,充分肯定了人性中蕴藏的“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就是确立“人性本善”的原则——遵循“善”的原则即为君子,违背“善”的原则便是小人。在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孔子通过“人性本善”的经验陈述,奠定了君子人格的人文情怀,开通了中华民族人性理解的文化之旅。
(摘编自徐平《君子文化符号的当代理解》)
材料二:
儒家的君子人格尽管失去了它原来意义上的历史价值,但是它所阐发的深层意蕴则可以经创造性诠释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这是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犹如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具体继承和抽象继承,不变的是抽象继承,变化的是具体继承。“孝”在传统社会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在当代“孝”仍然是做人的第一德行,这就是抽象继承,即对“孝”的深层原则的肯定、继承和弘扬。但具体的行孝的行为有愚忠愚孝,有以孝装潢门面为谋取权威的伪善行为,则是应该彻底摒除的。
孔子把人格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圣人是完美人格,孔子说他自己都没有见过。儒家的君子人格讲责任、义务和担当,强调内修,以达到人格完善。而当代社会要求正义、讲求群体利益的满足或实现,这就要求人们要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中去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今天我们的要务是要培养真正的公民个体,讲求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使得每一公民都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能够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然后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君子。用林安播的话来说,要使君子儒学转化为公民儒学,再生发新的“公民君子”。在这里,要强调的不仅仅是人格的完善,而是整个社会要完善,不是要牺牲小我完善大我,而是要在珍视小我、实现小我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完善每一个小我——成为当代公民。
(摘编自邵龙宝《古代家训在当代的转换原则》。
材料三:
①“君子”和“圣人”主要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值得赞赏”的道德境界。②从人格追求的角度看,君子和圣人的统一,体现的主要是传统社会的人格目标。③就现代社会而言,需要关注的可能是君子与公民之间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一语在部分先秦典籍中侧重强调社会身份的崇高,经过孔子的精细阐发,君子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被打磨成为文化符号。
B. 孔子认为世上够得上圣人标准的人很少,而多为君子和小人,他主张通过内修来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从而成为人格完善的君子。
C. 继承君子人格要坚持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变是指后人赋予“君子人格”的时代精神和内容,不变是指“君子人格”的名称和说法。
D. 君子人格不仅要求道德高尚,而且要求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君子讲究风度,文而不野,这一点与西方崇尚的绅士人格相关。
2. 下列不属于传统社会中做人的德行的一项是( )
A. 善 B. 孝 C. 义 D. 信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儒家君子”和“公民君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君子强调个人的责任、义务和担当,公民君子则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 儒家君子追求传统的情义、道义和正义,公民君子则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C. 儒家君子是人格完美的圣人,公民君子则是以公民儒学造就的当代合格公民。
D. 儒家君子强调自我修炼,公民君子则是在追求社会完善的同时实现人格完善。
4. 下面关于材料三第一段的结构层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概括阐述君子人格的历史内涵。
B. ③~⑨讲君子人格的现代新的内涵。
C. ⑩讲君子人格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D. 在③~⑨中,③④与⑤~⑨是并列关系。
5. 请根据文本的相关观点,分析下面这位青年的人格缺陷。
某青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遵纪守法,较好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但对工作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有同事家中发生灾祸,单位人人捐款,就他一毛不拔。有人批评他缺少同情心,他说:“人各有志,不要对我搞道德绑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不变是指‘君子人格’的名称和说法”,曲解文意。从原文“但是它所阐发的深层意蕴则可以经创造性诠释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可知,创造性诠释不是凭空诠释,而是根据其“深层意蕴”诠释的,因此,“不变”应是“君子人格”的深层意蕴。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黄河东流去 (节选)【注】
李 凖
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锦家滩。
——黄河民歌
晌午以后,赤杨岗村子里只流进了二三寸深的黄泥水。人们看着脚下像箭一样乱跑的水流有些害怕,后来看着水没有多大劲,就又大意起来。
到了黄昏时候,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奇异的景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