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75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⑤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⑦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①热心网友发现,台北市的每一条街道,竟可在百度地图上一览无余。这座岛竟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东饺子馆、山西刀削面……就连外交部华春莹,也忍不住点赞,在社交网站连夜发帖:通过百度地图的检索可以看到,台北市有38家山东饺子馆、67家山西面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为了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如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就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就能长盛不衰。
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承载着家庭的温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文化,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偏重民族团结,材料二偏重饮食文化乡愁。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实现。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推动中华民族成为更高、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不只是指食物,它饱含着家庭的温暖、曾经岁月中的生活记忆和浓郁香醇的故土韵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⑥段“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观点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打通了中华民族东西南北区域之间交流的壁垒。
B.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
C.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
D.儒、道、佛三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
4.请结合材料一,从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5.材料二中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证明饮食文化乡愁是一种文化诱惑?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欠条
高晋旭
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