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70字。
16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重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重点)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探究文章内容。(重点)
2.整体感知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感受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重难点)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站在辽阔的原野上,仰望过那挺拔如剑的白杨树?它们如同大地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用它们那坚韧不拔的身躯,诉说着关于生命与力量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一同去感受那份来自白杨树的震撼。
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是他的笔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的活动。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交流背景
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3.积累字词
(1)读读写写
开kěn(垦) 主zǎi(宰)
倦怠(dài) 坦荡如dǐ(砥)
丫(yā)枝 婆娑(suō)
虬(qiú)枝 潜(qián)滋暗长
伟岸(àn) 傲(ào)然
宛(wǎn)然 倔强(jué jiàng)
秀颀(qí) 地壳(qiào)
鄙(bǐ)视 恹(yān)恹欲睡
妙手偶(ǒu)得 旁逸(yì)斜出
不折不挠(náo)
(2)解释词语
①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②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③恹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作、昏昏欲睡的样子。
④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上斜着伸出来。
⑤婆娑:形容枝叶茂盛,高下疏密有致。
⑥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⑦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⑧不折不挠: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探究一】 把握线索,梳理思路
1.朗读指导:调整语速、重音、停连,读准节奏,读出情感,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明确: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