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480字。
贵州省遵义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的今天,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从七个维度部署任务,为数字经济发展绘制清晰蓝图,彰显了我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释放离不开制度保障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支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完善数据产权等基础制度,推进“一表通报”试点,建设企业、行业、城市三级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制度创新打破数据流通壁垒。在技术层面,隐私计算、数据脱敏等新技术试点应用,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流通目标。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新动能,这是数字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关键特征。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我国持续统筹“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算力枢纽节点10个、数据中心集群25个,算力总规模较去年增长30%,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数据流通标准体系的加快建立,让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数据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的协同效能。
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一链一策”数字化转型方案,针对不同产业链特点精准赋能。在制造业领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上半年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标杆。在消费领域,数智化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从智能导购到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正重塑消费模式。此外,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也被重点提及,在支持创新的同时完善新业态劳动者保障,实现发展与公平的统一。
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需兼顾国际合作与安全发展。《工作要点》明确要发展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通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数字经济论坛等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同时,“筑牢数据安全防护堤”被反复强调,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坚守安全底线,形成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融合,从制度创新到国际合作,我国数字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前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年8月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嘉宾围绕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路径。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为文化传承、创作与传播注入全新活力,书写着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文化和旅游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5年数字经济工作部署与北京文化论坛的探讨,均体现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B.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需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隐私计算应用可形成互补效应。
C.故宫、敦煌的数字化实践与国际社会的探索相互印证,表明科技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决定因素。
D.平台经济发展与新业态劳动者保障、技术创新与文化内核的关系,均体现了发展中的平衡思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数字经济已实现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融合的全方位突破,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B.文博文创的爆发式增长与动画作品的票房成功,本质上是科技对传统文化的重构与替代。
C.若缺乏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共鸣,即使用AI技术也难以创作出具有深刻人文价值的艺术作品。
D.“东数西算”工程与中法影像对话活动,分别代表了我国数字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向。
3.阅读下图(2024——2025年我国产业增长趋势图),结合材料一、二相关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图表数据显示两大产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印证了材料中“数字经济稳步前进”“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论断。
B.文化数字产业增长率持续高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能与材料二提及的文创爆发、影视突破等融合成效相关。
C.2025年以来两大产业增长率加速提升,与材料一《工作要点》的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落地密切相关。
D.图表趋势表明数字经济已完全取代传统经济模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
4.两则材料均围绕“科技赋能”展开论述,但选取的论述领域与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讨论科技发展时,均体现了“辩证思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 军
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沉沉地压在白桦林顶,将整片林子都染成了浓黛色。风穿过枝叶间的缝隙,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唐老疙瘩的脚边。他的粗布裤脚早已被草叶上的露水浸透,冰凉的触感顺着裤管往上爬,可他浑然不觉,只是蹲在篝火旁磨着刺刀,眼角却直往不远处的木屋瞟——安娜正借着油灯给伤员换药,蓝布头巾垂在肩头,露出半截白皙的脖颈。
“唐老疙瘩,司令让你去趟指挥部!”刘大个子的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