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4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美在四季。四月的杏花,如粉色的精灵在春风中摇曳,似与春风呢喃共舞,用美丽的身姿彰显春日的美好。七月的那拉提草原,广袤无垠,绿意盎然,每一株花草都在积攒生命的欢乐,演译着大自然的造物之奇。十月的胡杨林,是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人们置身其中,与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神奇树种共语,及取生命最蓬勃的力量。“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十二月的雪如期而至,雪花随风飘逸, 四处漫游,令人沉醉,尘世间的一切喧嚣( ),雪覆盖了大地,点辍了世界。
1. 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曳(yì) B. 呢喃(nán) C. 积攒(cuán) D. 蓬勃(pén)
3.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 B. 演译 C. 及取 D. 点辍
4.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 B. 形销骨立 C. 荡然无存 D. 与日俱增
【答案】1.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2. B 3. A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注意“醉、揉、碎”等易错字的书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摇曳(yì)——yè;
C.积攒(cuán)——zǎn;
D.蓬勃(pén)——péng;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B.演译——演绎;
C.及取——汲取;
D.点辍——点缀;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言而喻:事理浅显无需解释。句中强调“喧嚣的状态变化”,而非“是否易懂”,使用不当;
B.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度消瘦的状态。该成语用于描述“人的外形”,句中修饰“喧嚣”不合逻辑,使用不当;
C.荡然无存:表示原有事物完全消失的成语。句中指雪覆盖大地后,“尘世间的喧嚣”完全消失,使用恰当;
D.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语境是“喧嚣消失”,该成语表示“不断增加”,与语境语义相反,使用不当;
故选C。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者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其中《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
C.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不同程度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D.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选自《呐喊》。
故选B。
6. 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沿着诗歌这条长阶拾级而上,我们会看到“(1)_______,月是故乡明”的节气之美;能遇见“鸡声茅店月,(2)_______”的行程之美;亦能收获“(3)_______,千里共婵娟”的情思之美。虽然美有时会有遗憾,会有“(4)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迷茫,会有“秋草独寻人去后,(5)_______”的感伤,但又怎会缺少“长风破浪会有时,(6)_______”的自信,又怎会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7)_______”的情怀。“(8)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朋友们,让我们读诗吧!我们勇敢奔赴美好的远方!
【答案】 ①. 露从今夜白 ②. 人迹板桥霜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⑤.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